[实用新型]薄硅片扩散硅力敏元件芯片无效
| 申请号: | 88216636.0 | 申请日: | 1988-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00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福;段祥照;涂季平;孙石杨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德福;段祥照;涂季平;孙石杨 |
| 主分类号: | H01L49/00 | 分类号: | H01L49/00;G01L1/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刁佩德 |
| 地址: |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硅片 扩散 硅力敏 元件 芯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改进的扩散硅力敏元件芯片。
目前扩散硅力敏元件已广泛用于各种力的测量。而硅杯是扩散硅力敏元件的核心部分(图5)。硅杯应变膜片的直径D、厚度h、及其加工精度,决定了扩散硅力敏元件的主要参数和使用性能。传统的加工方法是使用专用的硅杯机用机械方法加工而成。由于加工复杂,成为制造扩散硅力敏元件的一道关键工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扩散硅力敏元件芯片,它不仅加工工艺简单,降低制造成本,还可提高元件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将传统的采用专用硅杯机加工的整体式硅杯改为组合型结构。具体做法是:采用直接加工成的薄硅片与玻璃环封接成一体,做成元件芯片。这里关键是硅片的厚度,本实用新型所用薄硅片厚度等于应变膜片的厚度h,而玻璃环的内径则等于应变膜片的直径D。这样制成的芯片因截面是“C”型,称C型芯片。C型芯片的玻璃环可用硅环代替。为满足扩展使用和差压使用的需要,也可在薄硅片的中心再封接一个柱状玻璃硬芯,组装成“E”型芯片。对于10KPa以下的微小量程,还可在薄硅片上直接进行化学腐蚀加工成硅杯,然后和玻璃环或硅环封接制成微小量程的芯片。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用薄硅片采用平面磨削的方法直接加工,不仅能显著提高应变膜片的表面光洁度,而且可使封接后的薄硅片与玻璃环(或硅环)保持正交,提高扩散硅力敏元件的性能。同时因取消专用的硅杯机和划片机,不但节省了设备投资,也降低了元件的制造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薄硅片-玻璃环组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薄硅片-硅环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E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微小量程型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5是现有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根据图1~5,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将硅片采用平面磨削的方法直接加工成薄硅片1,使其厚度等于应变膜片厚度,一般厚为200~400μm。利用线膨胀系数与硅片一致的硬质玻璃制成玻璃环2,使玻璃环2的内径等于应变膜片的直径,其抛光后,将薄硅片1与玻璃环2用静电封接法,封接成一体,制成“薄硅片-玻璃环”组件结构的芯片。其中的玻璃环2可用硅环3代替,采用金硅共熔法封接成一体,制成“薄硅片-硅环”组件结构的芯片。
对于需要扩展使用和差压使用的芯片,也可在薄硅片1的中心再封接一个柱状玻璃硬芯4,制成“E型”组件结构的芯片。这种芯片输出信号大,双向受力输出不变。
上述结构的芯片制成的扩散硅力敏元件,适用于0~10MPa的侧量范围。对于10Kpa以下的微小量程,因应变膜片太薄,故不能直接磨削加工制成。为此,还可采用在加工成的薄硅片1上直接进行化学腐蚀的方法制成硅杯,然后和玻璃环2封接成芯片。因在光洁度高的薄硅片1上直接化学腐蚀,所以制出来的应变膜片光洁度也高,保留了附加非线性小的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德福;段祥照;涂季平;孙石杨,未经王德福;段祥照;涂季平;孙石杨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663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