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力切换水力除焦器无效
| 申请号: | 88216136.9 | 申请日: | 1988-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849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臣;周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C10B43/00 | 分类号: | C10B4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专利代理服务部 | 代理人: | 李艳菁,马洪发 |
| 地址: | 黑龙江省大***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水力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炼制过程中延迟焦化装置上除焦器的改进。
国内石油炼制行业延迟焦化装置中较为先进的采用联合除焦器,即人工用盲螺母堵喷嘴的方法进行水力钻孔和水力切焦工序的转换,此时高压水泵进入循环操作。美国Dresser公司太平洋泵厂生产的联合除焦器是水力钻孔器和水力切焦器的组合,除焦器壳体上部装有两个切焦喷嘴,下部装有四个钻孔喷嘴,壳体就是气缸,内装带有导向杆的活塞,活塞上部装有园柱形压缩弹簧,紧压在活塞端部,活塞导向杆的导向筒端部设有定位螺栓,紧顶活塞杆下端,壳体下部有通压缩空气的管嘴,钻孔时,压缩空气由管嘴进入气缸下部,将活塞推上,打开了通向钻孔喷嘴的孔道,同时封闭了通向切焦喷嘴的孔道;当切焦时,把定位螺栓下退一定距离,由压缩弹簧推动活塞下移,打开通向切焦喷嘴的孔道,同时关闭通向钻孔喷嘴的孔道,利用气动活塞进行切换,用定位螺栓定位,在切换时,高压水泵进行循环操作,并将除焦器提出塔外由人工拧定位螺栓和接外来的压缩空气。上述已有除焦器存在着切换时间长,劳动强度大,在水力钻孔工序和水力切焦工序切换过程中不仅高压水泵要进行循环操作而且还要借助外来的压缩空气。国内现有除焦器上的喷嘴还采用四十年代苏联设计的通流型线的和结构形式,保证不了除焦质量。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缩短水力钻孔、水力切焦工序转换的时间,减少操作人员,减轻劳动强度,不需要外加动力还可节电省水同时提高除焦质量。
液力切换水力除焦器是由钻孔喷嘴(1)、排液阀(2)、弹簧(3)、切换阀(4)、阀芯(5)、切焦喷嘴(6)、接管(7)、球阀(8)、手柄(9)、导向滑键(10)、三通(11)和容器(12)组成,见附图一。正常操作时切换阀(4)处于钻孔工序,高压水泵启动后水从钻孔喷嘴(1)喷出进行钻孔;切焦时将除焦器提到塔口处,此时高压水仍然从喷嘴(1)喷出,操作员推动手柄(9)将安装在接管(7)上的球阀(8)打开,高压水迅速注满左阀室并产生推力,阀芯(5)压缩弹簧(3)向右阀室滑动,阀通道即切换到和切焦喷嘴相通的位置,并同时封闭了与钻孔喷嘴相通的通道,此时高压水只从切焦喷嘴(6)喷出进行切焦而钻孔喷嘴无水流通过。除焦完毕,停止高压水泵,将除焦器提出塔外,推动阀柄(9)关闭球阀,同时打开左阀室下的排液阀(2),切换阀阀芯(5)在弹簧(3)的作用下复位,除焦器又处于钻孔通道畅通状态,完成了钻孔,切焦工序的快速液力切换过程。切焦喷嘴内表面光洁度小于0.4微米,由10°~15°锥面过渡到长度为喷嘴直径2~4倍的园柱形,喷嘴直径为φ6~φ14毫米。钻孔喷嘴内表面光洁度小于0.4微米,形状为4°~18°园锥体,喷嘴直径为φ8~φ20毫米。
本实用新型钻孔,切焦工序转换时间可将现用除焦器所需要6~15分钟缩短为5秒钟左右,除焦时间由原来0.6~0.8分钟/吨焦缩减到0.3分钟/吨焦,电耗由原来10~15度电/吨焦降至6度电/吨焦左右,水耗由1.1~2.1吨水/吨焦降至0.8吨水/吨焦左右,操作人员由3人变为2人即可完成除焦操作。
附图说明
(1).钻孔喷嘴
(2).排液阀
(3).弹簧
(4).切换阀
(5).阀芯
(6).切焦喷嘴
(7).接管
(8).球阀
(9).手柄
(10).导向滑键
(11).五通
(12).容器
实施例一
液力切换水力除焦器是由1Cr18Ni9Ti经锻、车、镗等工序加工成带有上下左右四个通道的阀体(4)和阀芯(5)。五通(11)是由3Cr13锻钢精加工而成,球阀选用标准件,弹簧(3)用65Mn材料经处理制成。锥管螺纹接管(7)选用API标准石油钻杆短管改制而成。阀体(4)上与接管(7),下与五通(11)焊接,切焦喷嘴(6)经连接变弯管与五通(11)焊接,在容器(12)上焊接钻孔喷嘴就制成了液力切换水力除焦器。
实施例二
按实施例一所述,切焦喷嘴内表面光洁度小于0.2微米,由13°锥面过渡到长度为喷嘴直径2.5倍的园柱形,喷嘴直径为φ10毫米;钻孔喷嘴内表面光洁度小于0.4微米,11°锥面,喷嘴直径为φ12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未经大庆石油化工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61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