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影音设备的红外传送器无效
| 申请号: | 88216121.0 | 申请日: | 1988-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1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1-15 |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雅刚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8C19/14 | 分类号: | G08C19/14 |
| 代理公司: | 中山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叶贤京,蔡茂略 |
| 地址: |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影音 设备 红外 传送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音频讯号的传输装置。
影音设备的电视机、录相机、录音机和高级音响等是人们在家庭为取得新闻、信息和娱乐的用具。对于一般家庭的情况,这类设备的启用其音量将波及整个房间,为了不影响家庭成员的学习、工作和休息,收听者通常使用有导线直接传输音频讯号的耳机,以消除对他人的干扰,但由于有导线的存在,收听的距离、空间受到一定的限制。也容易影响房间内他人的走动,并且采用导线耳机只限于一人使用,其音量调节也不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研制一种传送装置。既可省去传输导线,又能保证收听的质量和进行音量调节,也不会干扰其他电器的使用。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线作为载波来传输音频讯号,整个装置由两部分组成:Ⅰ传送器发射器;Ⅱ传送器接收器。发射器的红外线射线由声源的音频讯号进行调制,变成红外线载波讯号发射出去;接收器收到红外线载波讯号后,由解调器进行解调,还原出音频讯号,然后进行低频放大,推动耳机或耳塞发声。
图1是传送器发射器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其中1为输入讯号控制电路,控制输入讯号的大小,以使发射功率合适。2为 加重电路,以提高周期为75微秒以上高频讯号的增益。3为低频放大电路。4为调频调制电路,对输入音频讯号进行调频调制,生产频率为150千赫的调频付载波,5为付载波放大电路。6为红外线发射电路。以上各方框从1到6按编号顺序前后连接。7为低频放大电路,接在输入讯号控制电路1之后、预加重电路2之前。8为整流倍压电路。9为直流放大电路。10为输入讯号电平显示电路,表示输入红外线发射器的音频讯号强弱,从另一角度,也反映出发射器的调制电平是否合适。上述电路7、8、9、10按顺序前后连接。
图2为传送器接收器的电路原理方框图,其中21为红外线传感电路。22为付载波放大电路。23为鉴频电路。24为去加重电路,削弱周期为75微秒以上高频讯号。25为低频放大电路。26为功率放大电路。27为耳机或耳塞。以上电路从21至27按顺序前后连接。
下面就具体电路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图3为传送器发射器的电路原理图。VR1作为输入音频讯号的电平调整器,一端连接输入讯号,另一端接地,滑动臂接电容C8、电阻R15(两者并联)经电容C9耦合进入低频放大管Q1的基极。电阻R1、R17分别为Q1的上下偏置电阻,R2、R18为Q1的集电极直流负载电阻和发射极电阻,低频讯号经Q1集电极输出,由电容C2耦合至集成电路块IC1(LM566)的第5脚进行调制,使之成为150千赫的调频付载波。R3、R4为集成电路块IC1输入端(第5脚)的上下偏置电阻,从IC1第5脚接电容C3入第6脚,第6脚上由电阻R5、可调电阻VR2连接电源正极,调节VR2可微调付载波频率。IC1的另外几脚接法是第1脚接地,第3脚为输出。第7脚并接电阻R8、电容C4落地,第8脚接电源正端。经调制后的付载波讯号经电容C5、电阻R9、二极管D2(R9与D2串联后与C5并接)进入晶体管Q5的基极,后由Q5发射极输出经R12、C6(两者并接进晶体管Q6基极,由Q6的集电极负载二极管D9、D10、D11、D12变为红外线发出。VR1滑动臂另一路经R19、C10串接入晶体管Q2基极、R20为Q2反馈偏置电阻,R21为Q2集电极直流负载电阻,R22为发射极电阻。讯号从Q2集电极输出经C11、C12、D7、D8整流倍压后进入晶体管Q3或Q4(Q3、Q4并联;R23、R24为Q3上下偏置电阻,R26、R27为Q4的上下偏置电阻),Q3集电极由绿色发光二极管D4和R25串接入电源正极,Q4的集电极由红色发光二极管D5和R28串接入电源正极,由D4发光或D4、D5同时发光显示输入音频讯号的强弱,调节VR1,当只有D4发绿光时,输入讯号合适,当D4、D5同时发光时,则输入讯号较强,红外线发射器整个电路采用直流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雅刚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广州雅刚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61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