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化学除氧器无效
| 申请号: | 88215523.7 | 申请日: | 1988-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9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杜世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机械委第七设计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2F1/46 | 分类号: | C02F1/46 |
| 代理公司: | 国家机械工业委员会机械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正峰 |
| 地址: |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化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锅炉给水处理装置。
目前锅炉给水除氧方法有热力除氧、钢屑除氧、真空除氧、解析除氧、化学药剂除氧等,这些方法有的已成功地应用于工业锅炉;但在小型锅炉的应用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难以推广。1965年苏联《动力工作者》第12期登载过《供热水系统的电化学除氧》的文章,其除氧原理如下:水中溶解的氧进入电化学除氧器后,在直流电势的作用下,非极性的氧分子(O2)被极化,当被极化的氧分子运动到阴极附近时,得到电子(e)与水(H2O)反应生成氢氧根(OH-)负离子:
2H2O+O2+4e→4OH-
在阳极,金属铝失去电子(e)而生成离子AL3+,与运动到阳极附近的氢氧根(OH-)负离子反应,生成氢氧化铝AL(OH)3:
AL3++3OH-→AL(OH)3↓
从而达到除氧的目的。
电化学除氧器由以铝板为阳极的电解槽(2)及直流电源组成,如图1所示,电化学除氧器直接串联在供热系统中,水由供水箱来,通过进水管(1)进入电解槽(2)除氧,除氧后的水通过出水管(3)及给水泵输送到用户。但当进口水中溶解氧较高时(一般常温下水的含氧量达到饱和,可以高达7~9毫克/升),一次除氧量达不到给水含氧量小于0.1毫克/升的要求。上述文件还指出“当需要进一步降低含氧量时,可以把几个反应器(指电解槽)串联工作。”这样做势必增加投资和占地面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使用一个电化学除氧器,使经过电化学除氧器除氧后给水含氧量达到国家标准。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电解槽进出水口之间增加一套并联的循环系统,使通过电解槽的一部分除过氧的水再由进水口进入电解槽除氧。设置这样一个循环系统,可以提高除氧效果,使出口水的含氧量达到国家标准,即给水含氧量小于0.1毫克/升。
由于本实用新型只使用一套电解槽及电源装置,故可节约投资,节省占地面积,便于维护和操作。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2、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化学除氧器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1:如图2所示,进水管(1)一端与电解槽(2)相联,另一端与水箱(6)相联;水泵(4)通过水管(5)分别与进水管(1)和出水管(3)相联。水泵(4)把一部分经过电解槽(2)除氧的水再次送到进水口,并由电解槽再次除氧,从而使出水口水的含氧量达到国家标准。
实施例2:如图3所示,进水管(1)一端与电解槽(2)相联,另一端与水箱(6)相联;水泵(4)通过水管(5)分别与水箱(6)和出水管(3)相联。水泵(4)把一部分经过电解槽(2)除氧的水打入密封的、不与空气接触的供水箱(6),由供水箱按需要向电化学除氧器供水,从而使出水口水的含氧量达到国家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机械委第七设计研究院,未经国家机械委第七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552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