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报警保健盒无效
| 申请号: | 88215432.X | 申请日: | 1988-10-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24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阮学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阮学诚 |
| 主分类号: | A61J7/00 | 分类号: | A61J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 保健 | ||
一种适于急救保健的报警保健盒。
长期以来冠心病、癫痫、脑血管等疾病的患者,大都携带一种普通的保健药盒,以备急用。病突发时,则病人需打开药盒,取出小药瓶,然后打开瓶盖,再取出急救药服用。这对不少患者说来通常是难以做到的,此时想召唤附近的人相助也是很困难的。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以上缺点,提供一种在急用时只要取出保健盒,将其出药口对准口腔,推动按钮即将药片送入病人口内,或需要他人救助,不需从衣袋内取出即可按动开关发出报警的一种方便可靠的保健盒。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包括送药装置和电子报警装置两部分。送药装置是在一个盒体内的一端侧设置一个三通式容器作为盛药盒,其中B管为仅能盛装一片药片的导药管,导药管的一端是药片的出口,另一端与推药杆相衔,只要按动按钮凭借推药杆将药片一一送出,则C管内的药片,在压簧的作用下,一一导入B管内,实现方便单片送药。在盒体适当位置装设的电子报警器,可使一定范围内的人们听到“嘟嘟”报警声,以便及时发现病人进行急救。
附图1:报警保健盒送药装置结构原理图。
附图2:报警器线路原理图。
其中:1、盖子;2、压簧;3、导向管;4、弹簧;5、按钮;6、推药杆;7、药盒;8、药片;9、盒体;10、电子报警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
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送药装置是装在盒体〔9〕内右端侧的药盒〔7〕,它是一个三通盛药容器,该药盒〔7〕的盖子〔1〕上固定一个压簧〔2〕或盖子〔1〕与压簧〔2〕成一体。推药杆〔6〕和按钮〔5〕成一体。且在工艺上应保证药盒〔7〕的B管与导向管〔3〕和推药杆〔6〕的轴线重合,在推药杆〔6〕一段绕有复位弹簧〔4〕,该弹簧〔4〕始终位于按钮〔5〕和导向管〔3〕之间,推药杆〔6〕的长度,通常应抵至药盒B管内的药片为限,沿A方向按动按钮〔5〕时,推药杆〔6〕的端头抵达药盒〔7〕出口处。另外,药盒〔7〕的外侧面上置有带有表格的卡片,其上注明姓名、住址、病症、急救方法等明细。
电子报警装置是由晶体管BG1、BG2,电阻R1、R2,电容C1、C2,扬声器P和开关K组成的简单音频振荡器,并由电容C2和电阻R3将音频振荡变成断续谐振,如图2所示,电容C2和电阻R3串联,R3的另一端与晶体管BG1的发射极、扬声器和电池负极电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与晶体管BG1的基极和电阻R2相连,电容C1与晶体管BG2的集电极和扬声器另一端连接,电容C1的另一端与电阻R1和R2相连,电阻R1的另一端与BG2的发射极和开关K相连,并经开关K与电池正极相接。
由上述电子装置和送药装置组成的报警保健盒,显然对冠心病、脑血管病患者具有方便、可靠的功效和安全感,是保健急救的必备药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阮学诚,未经阮学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54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不用人抬病人的手术后换床装置
- 下一篇:电门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