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性反应烧芯加热式解吸除氧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8215261.0 | 申请日: | 1988-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朱聘冠;鲁钟琪;韩锦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C02F1/20;F22D1/50 |
| 代理公司: | 清华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邸更岩 |
| 地址: |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活性 反应 加热 解吸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的解吸除氧设备,用于工业锅炉的给水,热网的补给水及其它行业中冷却水的低温除氧。
由于水中的氧是导致锅炉设备及热力管道发生腐蚀的最主要的原因,因此,对于锅炉的给水及热网的补给水一般都要求除氧。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水的除氧技术通常有热力除氧,化学除氧,真空除氧和解吸除氧。而对于中小型工业锅炉,特别是热水锅炉,采用解吸除氧更为合适。对于解吸除氧设备,传统的作法是采用电加热木炭反应器,该设备虽具有结构简单,运行费用低等优点,但运行不稳定,长期超标准而未能正常使用。
为解决这个问题,清华大学实用新型专利申请87211745提出在现有解吸除氧设备的基础上,采用3093催化反应器来代替电加热木炭反应器,同时采用使除氧水部分回流和直接给锅炉上水的技术解决方案,从而使该除氧设备不仅易于操作,且能正常、稳定地达标运行。但这一设备的缺点在于由于采用了3093催化脱氧剂以及相应的反应器,不仅造成除氧成本提高,同时当待除氧水温度高于40°时,除氧能力减弱,因而必须加装冷凝器,这不仅造成系统复杂,且增加了其它原材料的消耗。另外该设备所采用的电加热炉炉丝由于直接与气体接触,在运行中也易被烧坏,使设备的正常运行受到了一定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活性反应烧芯加热式解吸除氧装置,该装置既能正常、稳定地达标运行,又能有效地降低除氧成本,同时具有结构紧凑、简单,运行可靠的特点。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催化反应解吸除氧设备的基础上,采用远红外线管型电加热器并置于除氧反应器内部,使之与活性炭脱氧剂一起组成烧芯加热式反应器。整个装置包括软水箱[1]、除氧泵[2]、水力喷射泵[5]、混合管[6]、解吸器[7]、热交换器[9]、烧芯加热式反应器[13]、给水泵[18]、直接上水管[17]、解吸器与软水箱之间的连通管[21]以及相应的连接管和阀门组成。
该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装有活性炭脱氧剂和远红外线管型电加热器组成的烧芯加热式反应器,除氧成本明显降低,以每吨水为例,其除氧成本可降低50%--70%;同时对水温要求放宽,当水温达52℃时反应器不受影响,因而可不加装冷凝器。另外,采用远红外线管型电加热器并置于反应器内部,使电阻丝不直接与气体接触,既可避免炉丝烧坏,防止散热损失,又可使系统简化,结构紧凑,运行可靠。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附图1给出。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情况及具体实施。
软水箱[1]中的软化水由除氧泵[2]经阀门[3];管道[4]进入水力喷射泵[5],抽吸来自管道[15]的无氧气体,水、气在混合管[6]中实现解吸除氧后进入解吸器[7],解吸器可采用离心分离式解吸器,以改善分离效果,降低系统标高。水、气在解吸器[7]实现分离后,带氧气体由上部管道[8]进入换热器[9]中吸收来自烧芯加热式反应器[13]的高温无氧气体的热量后升温100℃左右,再经管道[10]进入烧芯加热式反应器[13],使温度升至300℃以上,并与反应器中的活性炭脱氧剂[12]作用重新成为无氧气体。烧芯加热式反应器是由活性炭脱氧剂,远红外线管状电加热器以及相应的反应器组成。反应器中的高温无氧气体经管道[14]进入热交换器[9]降温后通过管道[15]进入水力喷射泵[5]循环使用。在解吸器中分离出的无氧水由底部经直接上水管[17],阀门[16]和给水泵[18]向锅炉上水,解吸器[7]与软水箱[1]在下部设连通管[21]形成呼吸系统以适应锅炉负荷的变化和降低软水箱中水的含氧量;在软水箱[1]中设置隔板[24]也是为了使进入除氧泵[2]的待除氧水中的溶解氧浓度降低,以保证除氧水在软水溶氧量很大或水温较低时也能稳定达标。旁通管[22]和阀门[23]的作用是在除氧器发生故障时直接向锅炉供软化水以确保安全。软化水由管道[25]及自动调节阀[26]进入软水箱[1]并与锅炉负荷相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未经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52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