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降室旋转反向喷射沉降器无效
申请号: | 88215174.6 | 申请日: | 198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19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13 |
发明(设计)人: | 游盛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游盛泉 |
主分类号: | B04C5/00 | 分类号: | B04C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辽宁省营***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降室 旋转 反向 喷射 沉降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技术领域。
该设备适用于各行各业的除尘和有用物料的回收。也可用于气液混合物的分离。
当前粉尘回收方法较多,大致可归纳出如下几种:1、旋风除尘、2水沫除尘、3、水洗、4、电除尘、5、振动除尘等。上述方法,对某些物料除尘效果较好,但对有些物料除尘效果差,甚至难以分离,致使某些生产粉尘无法收集,污染环境、危害人们身心健康。而且使大量工业原料跑掉,造成极大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降室旋转反向喷射沉降器,用以除尘和回收有用物料。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如图1、图2所示,其外壳(2)为方形(也可为园筒形)、底部有四个漏斗(5)、漏斗(5)下部装有闸板阀(11)、底部进气管(8)的前部有螺旋风道(6)和桨叶(4)。壳内装有导向板(3)、它将壳内分成重力沉降室(9)和碰撞沉降室(10)。壳顶部有导向排气管(1)。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当含尘气体进入底部进气管(8)并经过螺旋风道(6)后,以旋向推动桨时(4),使含尘气体以环向、直向、斜向运动进入碰撞沉降室(10)。由于反向喷射,增加了颗粒的向上运动距离和时间,随着距离的升高,沉降速度相对加快。由于旋转喷射,使颗粒产生了离心力,使其加造分离。由于螺旋风道(6)、桨叶(4)、导向板(3)的作用,使粉尘颗粒运动杂乱无章,互相碰撞,消耗自身能量,因此能较快沉降,而气流沿导向板(3)继续上流,进入导向排气管(1)后排出。由于气流流动,使壳体顶部两端,造成“低压区”,故使部分含尘气体填充到顶部两端,粉尘必将因重力而沉降,沉降物料沿外壳(2)内壁与导向板(3)之间的空间下落,进入漏斗(5)。漏斗(5)中的粉尘定期放出。
本实用新型制造方法简单,除桨叶(4)需机加工外,其它零部件均为铆焊加工,属机械加工行业的公知技术。
材质可根据物料性质而定,一般可取碳钢,根据现场情况,也可采用其它材料代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便于操作和维修、造价低廉;壳体内形成两个沉降室,颗粒沉降互不干扰、沉降效率高(尤其对轻质颗粒);运行中粉尘颗粒运动轨迹复杂,但杂而不乱,有风道,也有颗粒沉降道,互不冲击,分离效果极为明显。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导向排气管 2—壳体 3—导向板
4—桨叶 5—漏斗 6—螺旋风道
7—支腿 8—底部进气管 9—重力沉降室
10—碰撞沉降室 11—闸板阀
图中:
“小点”—粉尘颗粒
向下箭头—粉尘颗粒下降
向上箭头—烟尘气体流动
图2为本实用新型A-A剖视图
实施方案
按附图所示的结构,选用适当的材料、用机械加工行业的公知技术加工、组装即可实施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游盛泉,未经游盛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51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网状形无轴滚珠万向轮
- 下一篇:白炭黑干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