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行星飞剪机无效
| 申请号: | 88215053.7 | 申请日: | 1988-10-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842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周福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福尧 |
| 主分类号: | B23D25/02 | 分类号: | B23D25/02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朱栋梁 |
| 地址: | 河北省石家庄市桥***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星 飞剪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剪机,特别是一种具有两个单独安装、通过行星机构完成协同动作的剪刀片的飞剪机。
目前在型钢生产线上使用的双剪刃作平面平行运动的飞剪机,一般是双轴杆式飞剪机。这类飞剪机剪切速度较高,剪切断面平齐。在进行型钢切头,切尾和定尺剪切时采用以下三种工作方式:
(1)、起动工作制下完成剪切,
(2)、连续工作制下用引钢装置喂钢剪切,
(3)、连续工作制下用飞剪机的空切机构完成剪切。
第一种方式的缺点是剪切速度低和定尺精度差。由于运动机构转动惯量大,当轧件速度大于6m/s时必须采用进口特制的低转动惯量直流电机或气动离合器。
第二种方式由于受到喂钢运动的约束,只适用于小型轧件的剪切,定尺精度也差。
第三种方式的缺点是机构复杂,另件加工精度要求高,装配要求严格。同时由于空切机构动负荷大,限制了剪切速度的提高。
近年来提出一种飞剪机的新型机构:行星齿轮式机构。该机构的原理是旋转的空心轴7、8带动主导架1、9旋转,中介齿轮3和行星齿轮4随主导架1运动,中心齿轮2不随主导架1运动。刀架5固定在行星齿轮4上,行星齿轮4与中心齿轮2的齿数相同。这样当中心齿轮2固定时行星轮4在空间不转动,使刀架5作平面平行运动,可完成同步垂直剪切;中心齿轮2作差动旋转时,刀架5旋转一个相同角度,可完成空切。这一新型飞剪机构具有很好的动平衡,空切机构的动负荷较小,有可能实现高速高质量剪切。其困难是
(1)由于行星轮4的轴承12、13直接承受剪切力,轴承12、13的设计和选用必须使之能承受巨大的径向冲击力而同时保证运动精度;
(2)由于剪切间隙控制受到空切机构运动的影响,一旦超差会使剪刃偏离垂直方向,不但降低剪切质量,严重时会导致行星轮系断牙损坏。
行星飞剪机的上述困难使之至今未得到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面已提到过的行星飞剪机,使其能在型钢生产线上完成高速,高质量的切头和倍尺定尺剪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措施:
(1)用双列向心园柱滚子轴承12、13作为行星轮轴的支撑;
(2)用曲柄15、18,连杆16与中心轮轴10、11连接构成空切连动机构,并用固定于机架的限位档块19以及连杆调节螺母17控制剪刀间隙。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图1是行星飞剪机的正视图。
图2是行星飞剪机的侧视图。
图3是行星轮支撑机构的剖面图。
图4是空切连动操作机构示意图。
参见图1和图2。空心轴7、8,带动主导架1、9作协同旋转,中心轮2固定时,由于行星轮4与中心轮2齿数相同,固定在上行星轮4上的上刀架5和固定在下行星轮(图中未给出)的下刀架6作平面平行运动。
上中心轮2与轴10连接。轴10、11与空切操作机构相连接。
参见图3。行星轮4与主导架1间使用双列向心园柱滚子轴承12、13支撑,以保证刀架5受到剪切冲击力时行星机构能正常工作。
图4是空切操作机构的一个实施例:曲柄15、18分别与中心轮轴10、11连接,带有正反扣调节螺母17的连杆16与曲柄15、18构成空切操作机构。需要剪切时连杆16通过牵引机构向下运动,使刀架5、6处于垂直位置;空切时连杆16向上复位,使刀架5、6处于接近水平的空切位置。牵引动力可以来自电磁铁、转角马达或气动装置。本实施例中用电磁铁21和拉簧22通过杆扛20完成连杆16的向下牵引和复位运动。
剪刃间隙通过调整限位档块19和正反扣调节螺母17完成。限位档块19与机架连接,在行星轮4处于图1所示位置时调整限位档块19的上下位置,使杠杆20与其接触时下刀架6正处于垂直方向,再调整正反扣调节螺母17使上刀架5也处于垂直方向,并使上下剪刃的间隙满足设计要求。
牵引机构的操作讯号由安装在上空心轴7上的光栅转速仪14发出。当行星轮轴心运动轨迹周长为3m时,可完成常见型钢的3m整倍数的定尺剪切。只要主传动转速与轧件速度同步,可以保证定尺精度。
本实用新型剪切部分动平衡性好,能够承受较大的剪切冲击负荷;空切部分动负荷低,操作简单可靠,能运用于高速型钢生产线切头和倍尺定尺剪切,剪切断面质量好,定尺精度高而制造成本低。一个年产10万吨的型钢生产线,若使用本实用新型,仅因定尺精度高这一项即可提高成材率1%,相当多生产1千吨钢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福尧,未经周福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5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