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播种机无效
| 申请号: | 88214705.6 | 申请日: | 1988-10-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10 |
| 发明(设计)人: | 霍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霍风山 |
| 主分类号: | A01C7/02 | 分类号: | A01C7/02;A01C7/18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兰海 |
| 地址: |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播种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播种机,适用于平原、山区旱田的条播,即可用来播种小麦、大麦、荞麦、高粱、谷子,又可播种大豆、玉米等大颗粒种子。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定量准确、节省良种、定距准确、节约间苗工时等优点,是一种科学种田的理想农机具。
现有播种机的排种器,大都依靠与行走机构同步的主动轮、带动传动机构,再由传动机构推动排种器实现排种,虽能调节下种量,也只是粗定量,不免造成种子的浪费,出苗后又需间苗耗费大量人力。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采用了电器控制装置操纵播种机的排种器而实现排种的准确定量或定距,是对以往机械播种机的改进产品。
附图图面说明如下:
图1为电子播种机的主视简图;
图2为电子播种机的俯视简图;
图3为电子播种机麦类排种器的半剖视图;
图4为电子播种机麦类排种器的俯视结构原理简图;
图5为安装在电子播种机麦类排种器排种口上的定量门示意图;
图6为电子播种机谷类排种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遮光器的A-A剖视图;
图8为电子播种机的原理方框图;
图9为电子播种机的电路原理图。
为完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在播种麦类或大颗粒种子时,可以在种子箱3的下方设置由一个壁上开设至少一个排种口10、中心转轴活装在固定板11上、有园锥形凸底的园筒与固定在筒壁上的衔铁12及连接衔铁12的复位弹簧13所组成的麦类排种器5。
若播种各类小颗粒种子时,可在开沟器7的上方的机架1的确定部位上装置至少一个谷类排种器14,它由排种箱15与一端带衔铁12而另一端为复位弹簧13的、有至少一个通孔的滑板16所组成的。
实现排种器动作的是安装在机架1上的控制装置4,它是由光电信号控制部分或者多谐振荡器通过功放输出级去驱动执行元件,执行元件操纵排种器动作。光电信号控制部分由光源、遮光器、光敏元件、前置放大器组成,执行元件为电磁铁,并由电磁铁驱动麦类排种器5或谷类排种器14。遮光器安装在地轮轴的一端机架1上,由罩壳和封装其内带有径向通孔的地轮轴的端部所组成。
其它措施还有:
在麦类排种器5的排种口10上装有定量门17。
光电信号控制部分与前置放大器由运算放大器IC1、开关管BG2组成,光电管BG1接IC1的输入端2、3,IC1的输出通过W2接BG2的基极,BG2的输出通过开关K1接功放输出级的输入端。
控制装置4的多谐振荡器由BG3、BG4、R7-9、C2-3、W3组成。其输出通过K1接功放输出级的输入端。
功放输出级由IC2组成,其输出控制执行元件。
控制装置4的执行元件由J1-5与D1-5组成,J1控制麦类排种器5,J2-5控制谷类排种器14。
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图1、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由机架1、地轮2、种子箱3、控制装置4、排种器5、14,导种管6、开沟器7、覆土器8及扶手9等构成。排种器分麦类排种器5和谷类排种器14。麦类排种器5如图3、图4所示,是由壁上开设两个排种口10,中心转轴安装在固定板11上,有着园锥形凸底的园筒与衔铁12及复位弹簧13构成。在其排种口10插上如图5所示的定量门17,用以调整播种量,据播种量选择不同的定量门。谷类排种器14结构如图6所示,是由排种箱15和带有两个通孔的滑板16及衔铁12、复位弹簧13等构成。播种谷类作物时,应把导种管6拆短,把各类排种器14直接安装在开沟器7的上方机架1上即可。
图8为控制装置4的原理方框图。
图9为控制装置4的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霍风山,未经霍风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47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小型矿井专用组装式轴流通风机
- 下一篇:自动活扳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