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警报器无效
申请号: | 88214612.2 | 申请日: | 1988-10-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551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4-05 |
发明(设计)人: | 王乐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乐生 |
主分类号: | G08B7/06 | 分类号: | G08B7/06 |
代理公司: | 祥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秦月贞 |
地址: | 山东省郯城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警报器 | ||
本实用新型是供警用、消防、救护等车,以及矿山、交通、军事等固定场所使用的警报装置。
现有的警报器,是使用晶体管等分立元件构成的,结构复杂不易生产,而且成本高,容易损坏。以国内较多见的MJB-12-25摩托车警报器为例,其全部使用二极管、三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分立元件构成,元件达200多个,电路结构复杂,使用中性能也不太稳定。此外,以分立元件构成的警报器电源电压不能改变,通用性很差。使用12V电源的警报器不能用于6V电源的车上,反之亦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以现在已大大成熟且远先进于晶体管技术的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设计一种新的警报器,以消除或减小现用分立元件警报器所存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以市售的振荡信号生成集成电路芯片和功率放大集成电路芯片为核心,辅以适当外围电路,构成一种电路结构简单、成本低、功耗小、易于生产的新型警报器。
在工作时,由振荡信号生成集成电路芯片产生的振荡信号,在外围电路的控制下形成所需要的警报信号,经由三极管构成的二极前置放大电路的放大和R、C偶合送达功率放大集成电路芯片,放大后推动发声和发光装置工作;由话筒送达的语音信号则直接送入功放芯片的输入。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电路图。图中的字母数字表示元器件编号和类型,纯数字表示芯片的管脚号。附图1中各器件名称及取值如下。
电阻(单位:欧姆)R1,3K;R2,可变,100~700K;R3,10K; R4,R6,R8,R9,5.1K;R5,2.2K;R7,1.5K;R10,1.2K;R11,可变,5~30K;R12,警灯电阻;R14,电源输出阻抗;R13,R15,R16,10Ω;
电容(单位:μF)C1,C10,C11,100;C2,C4,10;C3,22;C5,C7,47;C6,0.047;C8,220;C9,C12,C13,1000;C14,C15,0.1;
电感(单位:μH)L1,L2,L3,L4,100~2000,也可以不用;
三极管 BG1,BG2,NPN管,3DG6;
二极管 D1,D2,2CW;
集成电路 Ic1,KD9561;Ic2,LA4440;
其它 U1,话筒;U2,喇叭;
在该实施例中,K2为电源开关;D1,D2及C1构成一个稳压电路,以保证Ic1管脚1输入电压的稳定;K1为Ic1控制输入端管脚2提供电源、悬空、接地三种选择,完成产生三种振荡信号的选择;R2为可变电阻,变换其阻值控制产生振荡信号的频率到警用、消防、救护等特定场合的要求;R11也是可变电阻,变换其值控制音量;BG1和BG2构成两极前置放大电路;该实施例工作在12V标准电源电压,但在6V电源电压时也能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用分立元件警报器相比,有以下显著优点。
1).电路简单,功耗小,成本低,生产工艺简单,重量轻。整机仅由约40个元器件构成,重约600克。
2).通用性强,既可用于12V电源的车上,也可以用于6V电源车上。
3).较现用警报器增加了一个音响(K2的三音响选择),扩大了警报器的功能(即适用范围)。
4).由于采用技术上非常成熟的集成电路芯片作为核心部件,且整机元器件个数少,工作可靠性大大提高,不易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乐生,未经王乐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46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