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推裂机无效
| 申请号: | 88214097.3 | 申请日: | 1988-09-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9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03 |
| 发明(设计)人: | 田国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国安 |
| 主分类号: | E21C37/08 | 分类号: | E21C37/08 |
| 代理公司: | 河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羡民 |
| 地址: | 河北省石家庄***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推裂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采矿业特别是煤炭块采的撑力机械,属采矿技术设备领域。
现有采矿特别是采煤业多采用爆炸或综合采煤机进行开采。前者操作程序复杂,占用时间较长,且爆炸力使顶板和支护产生严重振动,以致破裂,容易发生冒顶事故;在瓦斯较多煤矿中也可能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而且,爆破所采的煤也过于细碎,含块率仅为25%左右,不能适应锻造、竖炉、化工、民用等许多要求使用块煤的场合,且粉煤价格仅为块煤价格的一半左右。后者,则因体积庞大,设备价格高昂,而限制了其应用,且开采所得的粉煤量亦相当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研制一种较为简单的采煤工具,将它插入煤层中予先已打出的孔或缝槽中去,施以动力,即可将原煤整块地撑裂下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设计一种专用的油缸(油压机),利用油缸活塞的推力,使活塞的外工作面直接作用于煤槽侧壁,将煤层推裂,以块状从煤层自由面一端塌落下来,然后送出矿井。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油缸结构剖面图:
图3是缸体俯视图:
图4是缸体A-A纵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由油缸1、控制阀2、机座3、进油管5及回油管4组成。油缸1的侧壁与机座3的端部固定在一起,并通过进油管5和回油管4将油缸1与固定在机座3上的控制阀2连通在一起。
油缸1由缸体11、活塞7、缸盖9与缸底14组成。缸体11为一坚固的筒状体,沿其端面周边均布螺孔。缸盖9即通过螺栓10固定在缸体11上,缸底14通过螺栓13固定在缸体11上。活塞7在缸体11内可上下运动。缸体11侧壁上下两端各有一通孔,进油管5、回油管4即与其相连。在侧壁上还开有螺孔,通过螺栓16将机座3与缸体11牢固地连接成一体。
在活塞7的外壁及缸盖9的内壁上各开有1-4圈环沟,内嵌密封圈8和12。
控制阀2采用三位四通阀,进油管5和回油管4通过它的控制后与液压站的相应管路连通在一起。
为了缩小活塞运动方向的厚度而又不影响油缸的强度,缸盖9内壁与活塞7相接触的部分有一环状凸缘,活塞7的底部有一环状凹槽,当活塞达到最大行程时,环状凸缘可嵌入凹槽中去。
缸体11的水平剖面形状可以是园形、长园形、椭园形或其它形状。图3画出了形状为长园形的缸体11的俯视图。与缸体11的水平剖面形状相对应,活塞7、缸盖9、缸底14等三种部件与缸体11相配合部分的形状亦为园形、长 园形或椭园形。
当煤层予先打出的孔不是长条形而是园孔时,为了便于插入推裂机,并使其工作面与煤层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大些,可将油缸1的A-A纵剖面制作成园形。在此情况下,活塞7与煤层接触的工作面、缸底14及缸体11的外表面都将制成弧形,它们的外廓可组拚成一个园形或近似园形的轮廓。
为了尽可能减轻推裂机的重量,机座3可制成空心结构。为了便于手握操作,在其尾部设有一个手环18。
缸体11及缸底14可制成一体。
操作时,将推裂机的油缸部分伸入到予开的煤孔或煤槽中去,使活塞外工作面朝向煤层的自由面方向,打开控制阀2,油压使活塞向外运动,由此所产生的巨大推力即可使原煤以块状剥离下来。
当需要活塞返回时,操作控制阀2,使回油管4进油,进油管5排油,由于活塞为空负荷,尽管返回行程油压作用面积较小,亦能迅速返回复位。
本实用新型可应用于煤矿的开采、建筑物的拆除、金属材料的加工等场合。当采煤作业使用本机后,可以使煤的产块率由爆破法的25%提高到85%左右,使吨煤价格提高一倍,工时利用率提高20-30%,顶板和支护的稳固性得以提高,冒顶事故显著下降。它还可在瓦斯矿井中安全作业,并使小型煤矿资源回收率由25%提高到50%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国安,未经田国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40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