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强火多用节煤炉灶无效
| 申请号: | 88212817.5 | 申请日: | 1988-03-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39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6-14 |
| 发明(设计)人: | 程德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德富 |
| 主分类号: | F24B1/00 | 分类号: | F24B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四川省什邡县人民***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节煤 炉灶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日常生活用的煤炉灶。
已有的煤炉灶大多数是炉灶体加盖灶面的单一功能的结构,即只能在炉口上加工菜饭。而炉蕊侧壁的余热均没有利用。
现市场上有售的一种在炉蕊侧壁上包绕热水管道的炉灶,它能够将炉蕊侧壁的余热由所述管道传给附设的开水室,使炉蕊侧壁的余热得到了一次应用。但该炉灶的缺陷是,当所述附设的开水室的水烧开时,其水蒸汽均蒸发掉,没有对炉蕊侧壁的余热进行二次应用。
现场上另外有售的一种自喷气煤炉,该炉灶在炉蕊外侧壁设有汽化室,通过喷汽管道将蒸汽从喷汽咀中喷出,然后通过燃煤,以起到助燃的作用。但这种炉灶的喷汽咀不能拆卸,使用时经常堵塞,并且汽化效果不明显。从加工工艺上讲,气焊工作量大,批量生产后同种零部件的一致性效果较差,装置难度大。从而影响了该炉灶的标准化生产。由于上述原因,影响了生产效率。另外,由于该炉灶大多数部件为金属件,从而增加了产品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设计一种强火多用节煤炉灶,以达到充分节约燃煤和一灶多用的目的。
本炉灶的设计是采用下述方案实现的。
强火多用节煤炉灶由灶面加盖在整体浇注结构的炉灶体上构成;左炉灶体为可燃煤炉灶体,右炉灶体由蒸汽管道与左炉灶体的开水室相通;所述左炉灶体中央空腔为燃烧室,侧壁为园形炉蕊,炉蕊下部设有炉篾和炉灶门;所述右炉灶体中央空腔为蒸汽室并加盖有蒸煮锅盖;左炉灶体园形炉蕊上部设有储水室,所述储水室分别与开水室和汽化室相通;所述汽化室的底部安装有喷汽咀,所述喷汽咀处于炉蕊下部中央处;所述开水室装有开水嘴并与蒸汽室相通。
附图1为本炉灶整体外观示意图;
附图2为本炉灶整体剖视图,其图中各标号为:
(1)储水室 (2)炉口 (3)二次进风通道 (4)炉蕊 (5)二次进风口 (6)进水口 (7)蒸汽管道 (8)保温隔热层 (9)开水嘴 (10)蒸煮锅盖把手 (11)蒸煮锅盖 (12)灶面 (13)蒸煮锅 (14)蒸汽室 (15)炉灶体 (16)二次进风管道 (17)汽化室排污螺栓 (18)空气调节孔 (19)炉灶门 (20)喷气嘴 (21)炉篾 (22)开水锅 (23)燃烧室 (24)喷汽管道 (25)开水室 (26)汽化室 (27)汽化室进水管 (28)汽化进水开关 (29)开水室进水管。
以下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附图2可见,炉蕊(4)的内侧壁上设有二次进风孔(5),该通风孔(5)通过二次进风通道(3)与位于汽化室(26)和开水室(25)之间的二次进风管道(16)相通,所述二次进风管道(16)的另一端口与炉灶体(2)下端空腔相通。炉蕊(4)上端开有储水室(1),该储水室(1)通过汽化室进水管(27)与位于炉蕊(4)外侧壁的汽化室(26)相通,汽化室(26)的底端分别安装有喷汽咀(20)和汽化室排污螺栓(17),所述喷汽咀(20)上开有12个喷汽孔。储水室(1)通过开水室进水管(29)与开水室(25)相通,所述开水室(25)的上端侧端通过蒸汽管道(7)与蒸汽室(14)相通。当储水室(1)的水位低于开水室进水管(29)的高度时,储水室(1)的水可通过汽化室进水管(27)及汽化进水开管(28)进入汽化室(26)。此时,开水室(25)无水;当储水室(1)的水位高于开水室进水管(29)时,储水室(1)的水可通过开水室进水管(29)直接进入开水室(25)。当汽化室(26)和开水室(25)内的水由炉蕊(4)侧壁的余热烧开时,汽化室(26)的蒸汽通过喷气咀(20)喷向燃煤起到助燃的作用;另外开水室(25)内的蒸汽通过蒸汽管道(7)注入蒸汽室(14)可蒸煮食物。如需要开水或热水,可打开水嘴(1)放出。
本炉灶的优点在于利用了炉蕊侧壁的余热可对开水室的水加热,当蒸汽室和开水室的水被烧开时,蒸汽室的水蒸汽可通过喷汽嘴对燃煤喷射蒸汽,从而起到助燃的作用。另外,开水室的蒸汽可通过蒸汽管道加热或蒸煮右炉灶体中央蒸汽室内的食物,而且开水室的开水还可使用。
实施例。
附图1和2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德富,未经程德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281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