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风晴雨伞无效
| 申请号: | 88211478.6 | 申请日: | 1988-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0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01 |
| 发明(设计)人: | 叶鸿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鸿春 |
| 主分类号: | A45B25/22 | 分类号: | A45B25/22;A45B25/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冶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逸良 |
| 地址: | 上海市复兴***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晴雨伞 | ||
一种抗风晴雨伞,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携物品。
市场上供应的手开式或自动开启的晴雨伞,主要由伞柄、伞杆、伞顶、长骨、撑骨及伞面等组成。这种伞使用时,抗风能力差,而且由于长骨上的珠套在伞面撑开时向外伸出,因而在人群密集处常常要发生触碰行人的不安全现象。上海制伞一分厂曾经试制过一种俗称双骨伞的抗风伞,它的措施是在长骨上再增加一组略短于长骨的拉骨以减少受到大风时伞面向上翻转的可能。但这种形式的伞在制造时势必要改变原伞骨的结构图,增加原伞的重量,并导致伞厂成本提高,而且也没有解决珠套在伞面撑开时向外伸出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原来手开式或自动开启式晴雨伞的基础上作一些改进,以使改进后的晴雨伞提高抗风能力,而且能避免在使用时触碰行人,改进后的伞撑开后其伞面形状也较原来的美观,且成本提高甚微。
图1是手开式抗风晴雨伞的示意图,图中1为伞柄、2为珠套、3为接骨、4为下盘、5为撑骨、6为夹马、7为长骨、8为伞杆、9为上盘、10为顶簧、11为伞顶、12为伞面、13为片弹簧。
图2为接骨3的示意图。
图3为伞顶部分的示意图,图中14为拚帽。
图4为自动开启抗风伞的示意图,图中15为开关片弹簧,16为中盘、17为拉骨、18为开伞弹簧。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措施是在原手开式或自动开启式晴雨伞的长骨7上接一段弹性比长骨7的材料好得多的接骨3,接骨3的形状如图3所示,接骨3采用厚度为0.3~0.8毫米的中碳钢或者弹簧钢带材料压制而成。接骨3的下端压成圆柱形,可插在珠套2中,中段压成中间略弓的鱼背形或者瓦形,上端卷成可牢固地包裹长骨7的端部。拚缝成伞面12的伞片其开门要裁得比同规格略小,对50公分8支骨的规格而言,改进前的开门为340毫米左右,本实用新型的开门为310~320毫米,对55公分8支骨而言,改进前的开门为380毫米左右,本实用新型的开门裁成350~360毫米,经过这样改进后,当撑开伞面12时,接骨3就受到了伞面12的压力,而自然向下弯曲,因而就增加了伞面12在受大风掀吹时向上翻转的抗力。而且由于套在接骨3上的珠套2的头部是向下的,这样就不会在人群密集处使用时触碰行人。图2中接骨3的长度随材料弹性而异,一般来说,采用弹性较大的材料,接骨3可以长一些,反之则短一些,在采用中碳钢的情况下,长度可为85~100毫米,且伞的规格不同,接骨3长度也不同,在50公分的情况下,长度为85~90毫米。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在伞顶部分作了一些改进,即在上盘9上放置一个顶簧10,并套在伞杆8上,顶簧10上再置有一只上端有螺纹的拚帽14,伞面12的中心收口处套在拚帽14的外螺纹上,然后用伞顶11旋入,这样伞面12就可浮动地固定在伞杆8上,伞面12每条拼缝的角与珠套2上的横向小孔用线缝牢,然后将珠套2按图2所示的套在接骨3上。作这样改进后,当伞面12撑开时,在顶簧10的作用下,伞面12的中心部分就成为一挺拔的高峰,这样不但美观了伞形,而且能减小风的压力,并加大雨水向下流淌的速度,从而提高了防雨性能,改进后的伞,由于伞面12的固定方式,因而当伞面12用脏后,只要将伞顶11旋出,珠套2脱出,就可容易地卸下伞面12进行洗汰。
本实用新型由于未改变原手启式或自动开启式伞伞骨的结构,因而伞厂在不改变基本工艺路线的前提下,只要作很小的改动即可投产,故成本提高甚微,消费者也易于接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鸿春,未经叶鸿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14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联合电加工器械
- 下一篇:自行式多功能农用动力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