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途自行车边车无效
| 申请号: | 88211220.1 | 申请日: | 1988-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0027U | 公开(公告)日: | 1989-12-27 |
| 发明(设计)人: | 戴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戴振东 |
| 主分类号: | B62K27/00 | 分类号: | B62K27/00;B62B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航空学院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以亮 |
| 地址: |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途 自行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自行车边车。
目前已有的自行车边车(在申请号为87208525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中提供了一种)一般只用作乘载成人或货物,而无保护装置以乘载婴幼儿;另外,目前已有的儿童手推车虽具有坐卧两种功能,但因卧位距地面的高度一般为250mm,而这一高度的空气中受灰尘、病菌、有害气体等的污染较严重,且车轮一般为硬轮,使车体振动较大,因而不利于婴幼儿的健康;同时,它也不能随自行车一起行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途自行车边车,它作为边车时既能乘载成人或货物,又能乘载婴幼儿(且坐卧两用),同时还能单独作为手推车和转椅使用。
本实用新型由车体和车轮组成,并配有和自行车相联的联接板,车体用钢管焊接成椅式结构,通过立柱支承在车轮上,车轮有2~4只,其中1~2只充气轮,1~2只万向轮,车体前部有一个通过连杆机构联接并可通过连杆机构的动作实现三种位置状态的玩具板,玩具板由前定位杆定位,车体上部有推杆,车体后部可以向后放下的靠背由后定位杆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附图及实施例加以详细说明。
附图1.本实用新型作为边车或手推车乘载卧态婴幼儿及货物时的结构状态的正视图。
附图2.附图1所示结构状态的侧视图。
附图3.附图1所示结构状态的局部A向视图。
附图4.本实用新型作为边车或手推车乘载坐态婴幼儿时的结构状态的局部正视图。
附图5.本实用新型作为边车或手推车、转椅乘载成人时的结构状态的局部正视图。
附图6.本实用新型作为边车和自行车联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状态的俯视图。
附图7.本实用新型的联接板与自行车的装配图。
从图1、图2中可以看出,车体(20)呈椅状结构,本实施例中用φ16焊缝管焊接而成,通过四根立柱(22,23)支承在两只20吋充气轮(17)上。充气轮通过螺纹件和车轮轴(25)连为一体。车体的承载面(21)上有两根纵梁(21’)起支承作用(见图3),玩具板(6)和靠背(16)也起部分承载作用。承载面、玩具板、靠背上均可用人造革或布面等包裹海绵等弹性物,其中玩具板上包在反面。玩具板通过前连杆(10)和后连杆(5)与车体相联,玩具板实现的三种位置状态为:图1中玩具板反面朝上,与车体承载面相接并持平,由前定位杆(9)锁定,可用作乘载卧态婴幼儿,这时靠背也要朝后放下到所需位置时由后定位杆(15)锁定。前防护布(7)和后防护布(14)打开,作为车蓬的一部分兼起保护作用。载货时也取图1所示这种状态;图4中玩具板翻转180°到最高处,与车体持平,并由前定位杆锁定,用作乘载坐态婴幼儿,玩具板不仅可对婴幼儿起保护作用,还可提供摆放玩具的地方。这时靠背也要收起用后定位杆锁定后兼作靠背和保护件。前、后防护布则可收起紧贴在玩具板反面和靠背上。图5中的玩具板则翻下到与车体前撑杆(4)相切的位置,这时前定位杆与车体前端脱开,紧贴在玩具板边上,成人乘坐车上不会受到任何影响。靠背和车体上部的推杆(11)可同时供人后倚。作手推车时手握推杆推行,作转椅时可由乘坐者(通过脚等)自己控制方向。当作边车与自行车联接时(见图6),车体侧面的管子(24)和固定在自行车后三角架上的联接板(29)通过联接销(26,27)锁联:先将联接板上的固定销(26)插入管子一端,再将拔销(27)通过联接板上的耳孔(28)插入管子另一端锁住。因是通过管、销联接,相当于铰接,边车就可相对于自行车作转动。万向轮(1)是铆接在脚板(2)上,脚板通过销轴(2’)与车体上的前撑杆(4)形成可转联接,其位置由脚板销(3)定位。在作手推车和转椅时,万向轮与地面接触,起控制方向和支撑的作用,当作边车时,万向轮随脚板转动升起,并用脚板销定位。这时边车除外侧充气轮外,其余车轮均被提离地面,对自行车骑行无任何影响。联接板用后轮轴上的螺母、螺栓把自行车和联接板固定在一起(见图7),第Ⅱ组孔用于26吋自行车。
纵观上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边车功能齐全,适应性强,既可作自行车边车乘载婴幼儿(且坐、卧两用)、成人或货物,又可单独作为手推车和转椅使用,对婴幼儿健康和自行车骑行均无影响,和自行车的联接方便、可靠,适合于儿童、老人、残疾人和家庭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戴振东,未经戴振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112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