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硬币复点计算两用机无效
| 申请号: | 88208813.0 | 申请日: | 1988-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53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5-17 |
| 发明(设计)人: | 吴香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香泉 |
| 主分类号: | G07D9/04 | 分类号: | G07D9/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硬币 计算 两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金融、商业和企业等财会部门使用的一种硬币复点计算两用机。
在货币流通中,硬币的种类多,数额大,流通广泛,普遍存在着清点难的问题。据了解,目前在金融部门仍旧使用落后的手工点币器对硬币进行清点和复点,其缺点是误差率大。速度低,不卫生,不能适应硬币流通的需要。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操作简便、噪音小、速度可调、卫生、准确率高、能清点多种硬币,综合利用计算器累加功能和显示屏,并可将显示屏上点币累加数直接用来在计算器中储存和运算的硬币复点计算两用机。
硬币复点计算两用机主要由硬币复点机和普通袖珍计算器两大部分配套组成,即有独自的功能又有综合功能。硬币复点机又可分为动力、机械传动、硬币输入输出、计数和电子线路等五大部分。
其中动力部分由一台小型电动机(22)和主动轮(21)组成。
机械传动部分包括传动带(19)、被动轮(20)、连杆(25)和硬币推板(18)。其中被动轮与主动轮通过传动带相联,在被动轮偏心位置上设置的销轴(24)与连杆的一端铰接,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推板销轴(26)与硬币推板铰接。
硬币推板的厚度(D2)为1.9~2.3毫米,最佳尺寸为2毫米,推板高度(H1)24~27毫米,最佳尺寸为25毫米,推板前端头厚度(D1)0.5~1毫米,最佳尺寸为0.8毫米,推板前端园弧半径(R)大于12毫米,推板斜面(a)与推板最大平面之间的锐角5~30度,最佳角度为20度,在推板上开有一个透光缺口(30)。
硬币输入输出部分包括有硬币输入输出槽(11)、(12)、内护板(35)、推进器导槽(36)、硬币推进器(6)、涡卷弹簧盘(13)、拉线(23)和硬币理顺器(5)。
如图6所示,硬币输入输出槽的长度为230毫米,其断面形状可以是两个半园槽,也可以是两个V形槽或两个梯形槽。在输入槽一侧设有推进器导槽,在输入输出槽的一端垂直结合有内护板,并在结合处设有计数槽硬币进、出孔,孔的直径(d)大于25毫米,在输入输出槽中间的内护板上设置有一个透光孔(34)。
硬币推进器的主体是一个半园柱形的框架,在它的中间装有半园球形的推进器活动压头(47),活动压头的后面装有压头弹簧(48),推进器的侧面设有一工字形滑块(46),可夹着导槽凸沿(37)滑行。
在机器的一端设置有一个涡卷弹簧盘(13),其内部装有涡卷弹簧,它的外部轮盘上设置有卷线槽,在涡卷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弹簧盘将拉线(23)拉紧,拉线通过三个滑轮导向后拉动推进器(6)推币前进。除此种方式外,也可用弹簧使推进器前进将硬币送入计数槽内。
在硬币输出槽(12)上放置有一个与输出槽形状一致的硬币理顺器(5),它的外部设有两个凸耳(40)搭放在输出槽两侧,理顺器的内部装有磁钢(38)或者是磁铁、磁石。
硬币复点机的计数槽部分包括有内护板(35)、推板滑道(16)、外护板(14)、灯泡(V2)、光电接受器PD和推币器(15)。
内护板、推板滑道和外护板由四个紧固螺丝固定在一起组成一个硬币计数槽(49),计数槽的宽度(D)大于硬币推板的厚度,计数槽中间部位的内、外护板上设有透光孔(34)和(17),与透光孔相对应,在外护板的一侧装有一个光电接受器(PD),内护板的一侧设有灯泡(V2),计数槽的末端设置有一个推币器(15)。
硬币复点机机械传动部分及计数槽部分的工作原理如下:
将硬币放入输入槽(11)后,在推进器(6)的推动下硬币进入计数槽(49)内,硬币推板(18)在连杆(25)的带动下将硬币从计数槽的前端推至末端,然后推币器将硬币顺序地推出到输出槽。
电子线路主要由电源、动力、光电信号放大和计算器等四大部分组成,现分述如下:
电源部分包括有变压器B、保险丝RD、电源开关K1、桥式整流器D1、电容C3、桥式整流器D2、电容C1、光电信号放大器电源中的桥式整流器D3、电容C2、电源指示灯V1、快慢速指示灯LED1、LED2和电源整流管D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香泉,未经吴香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8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