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生命急救器无效
| 申请号: | 88207673.6 | 申请日: | 1988-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0875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1-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冠卿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河南省登封县***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生命 急救 | ||
本实用新型发明属于医疗器械。
呼吸运动是人体生命运动的重要形式之一。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可能会因窒息(如上吊自杀、扼杀)、煤气中毒、疾病、药物中毒、呼吸肌麻痹、溺水、触电及外伤等引起呼吸减弱或停止,危及生命。以往,为抢救这类病人生命,常用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等人工方法使空气出入肺脏,以供组织所需要的氧气,挽救患者的生命。在以上三种方法中,仰卧压胸法,俯卧压背法效果较差。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虽然最常用和有效,但却有很大缺陷和不足:1、抢救者是自己深呼吸后再用力将空气吹入患者口腔(或鼻腔)内的,实际上吹入的空气是从抢救者肺部排出的已进行了气体交换后的含氧气很少、含二氧化碳多的“废气”,势必影响急救效果。2、此类患者大多数因呼吸道阻塞、特殊的气味和令人生厌的垂死面容被放弃了抢救,从而使一些患者加速死亡。上述方法不经培训,一般人不易掌握。另外,临床上还有部分使用人工呼吸机等(如可控同步呼吸机),但结构复杂,价格昂贵,只有极少数有条件的医疗单位才能使用,并且还不绝对安全(如因器件损坏,失灵,则可能发生长时间向病人肺送气,会使肺泡破裂;或长时间的停止送气,则会造成窒息)。由于因窒息、触电、煤气中毒等原因造成的呼吸停止,必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的患者绝大多数具有突发性、散发性和易地性,抢救这类患者生命的成败关键往往是数分钟内的事。迫切的时间要求除极少数住院病人外,不可能使这些患者的绝大部分及时到医院得到上述人工呼吸机的治疗,其生命自然也就得不到有效的急救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各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具有结构轻巧简便,使用简单、能随身携带、随手使用、极易普及并能供给新鲜空气的具有人工呼吸作用的新型生命急救器。能及时地更有效地抢救由于呼吸停止、心脏仍然跳动或刚停止跳动的具有突发性、散发性和易地性的垂死病人的生命。
其具体解决方案是:
(一)、设置一个园柱体或棱柱体急救器座,内有输气孔道和进气孔道,一端安装输气管柱和进气管柱,另一端连接压气囊。
(二)、输气管用橡胶或塑料制成,一端安在输气管柱上,另一端可插入口腔或鼻腔进入呼吸道内。
(三)、输气管柱一端安有输气管气门,气门上有气门孔,在输气管气门上套有气门胶管;另一端有螺纹可与急救器座上的输气孔道连接。
(四)、进气管柱一端设置螺纹,需要时可与其它相关器具连接(如氧气减压器、氧气袋);另一端孔径内装有空气过滤垫,并有螺纹与急救器座上的进气孔道连接。
(五)、进气孔道靠压气囊一端的孔径比另一端粗,内装控气珠,在端头设置控珠网,控气珠的直径大于另一端孔径。
(六)、在垂直于输气孔道的急救器座上设置控气孔,并装有控气螺栓。
采取了上述方案措施后,当挤压压气囊时,压力使囊内空气向前移动,驱使控气珠向前滚动,堵住进气孔道的细径端口,并迫使囊内空气沿输气孔道,输气管柱,输器管气门挤入输气管内,由输气管将新鲜空气送入患者呼吸道并进入肺内,完成吸气作用。当松开压气囊时,负压使进气孔道内的控气珠脱离进气孔道细径端口,外部新鲜空气由进气管柱径内空气过滤层进入压气囊内;同时,挤入肺内的空气已交换并自然呼出。由于输气管柱上的气门上套有胶管,由肺内排出的空气不能进入压气囊内,只能经呼吸道呼出。一挤一松,反复如此,每分钟控制进行15--20次,即完成了不断地人工呼吸,到患者恢复呼吸功能止。还可结合患者年龄等情况,调节控气螺栓,达到控制人工呼吸的空气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其最佳实施例构成。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示意图,其中对输气管、气门胶管、急救器座、压气囊和进气管柱部分局部剖面。图中(1)为输气管,为中空的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软管,可插接在输气管柱(2)上。(10)为急救器座,为园柱体或棱柱体,内有输气孔道(11)和进气孔道(12),一端有螺纹,可分别连接输气管柱(2)和进气管柱(7);另一端可用螺纹连接压气囊(14)。急救器座(10),输气管柱(2)进气管柱(7)可用金属或塑料制成。输气管柱(2)一端安输气管气门(3),上有气门孔(4),在输气管气门(3)外套有气门胶管(5);另一端有螺纹,可安装连接在急救器座(10)上的进气孔道(11)的一端。在急救器座(10)垂直于输气孔道(11)上面有一控气孔(6),并装有控气螺栓(13),在进气管柱(7)内装有空气过滤垫(15)。进气孔道(12)靠压气囊(14)的一端比另一端粗,内装控气珠(8),其直径大于另一端孔径。在端头设置控珠网(9)。
本实用新型样品已试制成功,具有人工呼吸作用,能提供给患者新鲜空气。并且结构轻巧,便于携带随时随地急救用。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加工工艺及原材料均无特殊要求,容易实施推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冠卿,未经陈冠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76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