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侧吸法混凝土真空脱水模具无效
| 申请号: | 88205369.8 | 申请日: | 1988-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1742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麦健强;陈星群;解保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8B7/36 | 分类号: | B28B7/36;E04G11/06 |
| 代理公司: | 西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蔡聿鸿 |
| 地址: |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侧吸法 混凝土 真空 脱水 模具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用具领域内的混凝土真空脱水模具,特别适用于梁、柱、墙板等竖直构件的施工。
在混凝土施工工艺中,七十年代初出现了一种先进的施工技术——真空作业法,借助于真空负压,将水从刚成型的混凝土拌合物中排出,使混凝土密实,固化快,从而达到可以迅速脱模的目的,瑞典Tremix公司研制出一套简便而又价廉的设备,但仅限于在混凝土浇制物的上表面使用,对于垂直立面的侧吸施工未见报导。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研制了适用于梁柱、墙板等竖直构件的混凝土真空脱水的侧吸模具。
本实用新型模具由两部分组成,侧模板和真空吸垫(即真空腔)。侧模板可以是木模板、钢模板。吸垫由密封层、骨架层、过滤层和真空吸嘴组成。施工时先安装本实用新型模具,然后在其中按常规方法浇灌混凝土,随即进行真空作业。为使真空挤压效果好,本实用新型用密封层和过滤层缝合或粘合成口袋形状,内装骨架层,形成真空腔,并与模板内侧相连接。骨架层由双层网状软塑料网片制成,安装时要使骨架尺寸小于过滤层和密封层尺寸5~20公分,使之形成密封带。在骨架层与过滤层之间增加一条或几条宽度为10~12公分的塑料网条,作为排水通道。
本实用新型模具的使用,可使浇捣混凝土在吸垫内浇捣,再进行真空吸水,能快速脱模。园柱真空脱水比常规木模每立方米混凝土节约模板费用24.39元,节约率为46.28%,矩形柱真空脱水比常规钢模板每立方米混凝土节约模板费23.25元,节约率为50.12%。本模具的密封性良好,对混凝土表面形成挤压力,因此有良好的脱水挤密效果,使构件强度提高,一般可节约水泥8%。如果用200号混凝土每立方米节约水泥21公斤。由于真空挤压作用,混凝土表面形成塑料网片压印,加之没有隔离剂,可以省略粉刷前清理,打毛工序,节约人工,而且结合牢固。
附图的图面说明如下:
侧吸法混凝土真空脱水模具示意图。
图中:模具最外部为模板1,可为钢模板或木模板。密封层2紧贴模板内表面与过滤层4缝成口袋,内装骨架层3,形成真空腔与外界大气分隔,真空腔下部抽口处有真空吸嘴5。
侧吸法真空混凝土脱水模具由模板1和吸垫两部分组成,吸垫由密封层2,骨架层3,过滤层4,真空吸嘴5组成。模板尺寸要予留混凝土压缩余量,一般放大尺寸1%。骨架塑料网片长度要小于密封层和过滤层尺寸,使混凝土浇灌料在模板接口处挤压,使密封良好。为了使混凝土中的水流畅通,可在骨架层与过滤层的中间处再垫一条或几条塑料网条,网条的宽度为10~12公分。
本实用新型模具是先在模板内安装好真空吸垫,在吸垫内浇灌混凝土,然后开始真空吸水,一般采用水环式真空脱水机组,开机后使真空腔内的真空度大于300毫米汞柱时,由于大气压与真空腔内的压差,对混凝土表面形成挤压,使混凝土实现快速脱水挤密效果,有利于混凝土构件早期强度的提高。
本实用新型模具适用于塑性混凝土,混凝土含砂率一般情况下应比普通混凝土增加3~5%。
经试验证明,脱水率与时间成正比,然而大量脱水是在真空脱水早期完成的,例如双面设真空腔的构件厚40公分,真空处理时间为25分钟。园柱构件直径50公分,真空处理时间30分钟,这时脱模效果最好。时间再延长,脱水率急骤下降。
经试验还证明,园柱的真空度比方柱高,说明采用全柱真空腔比双侧真空腔的封密性更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未经西安市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536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