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自动增氧控制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8204633.0 | 申请日: | 1988-04-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664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8-16 |
| 发明(设计)人: | 方体寅;彭开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浠水县农业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 代理公司: | 农牧渔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红兵 |
| 地址: | 湖北省浠水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自动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业增氧或净化(曝气)机械使用的自动增氧控制装置,涉及红外光电技术。
现有的渔用增氧机控制装置仅设有单一时间控制程序,不能根据鱼池缺氧的生态条件确定最佳的开机时间,完全采用人工操作,因而能耗较大。近年来,渔业界曾有人提出两种技术方案,试图解决鱼塘增氧机械的自动增氧控制装置。例如,在一种方案中,有人试用以鱼类缺氧浮头顶起专门设置的传感片上的磁块,引起干簧管导通的磁开关,作为检测开机增氧的控制信号,其缺点是,应用传感片上的磁开关作为检测浮头信号的控制元件,因风浪作用,传感片本身自重和磁块不能精确对位等因素的影响,因而灵敏度低,实用可靠性差,技术上难以达到实用程度,在另一种方案中,有人试图采用电极式测氧探头(例如溶氧测定仪)作为指示开机增氧的控制信号。其缺点是,电极探头长年位于水下,易受污染,会导致探头氧化失灵,特别是,在电极探头工作过程中因本身耗氧,使得被测的局部水域溶氧的含量降低(氧气在静水中的传递速度极为缓慢或根本不传递),因此,它所监测的缺氧信号不能反映池塘真实缺氧状况,从而导致误触率高,可靠性也不够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灵敏度更高、可靠性更好的渔业增氧机(净化或曝气装置)用的自动增氧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在使用功能上设计一种同时具有监控、定控和手控等多功能的自动控制装置,以适应不同条件增氧的需要,使增氧机的启、闭操作变得更为简便,从而达到经济有效安全合理地利用能源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应用一种屏蔽性很好的红外光作为捕获鱼类浮头信号的敏感元件,可以灵敏可靠地通过控制执行线路,以达到自行启、闭增氧机之目的。
该自动增氧控制装置包括水下传感器,电子触发器和控制器组成,电子触发器和控制器分别设有整流、滤波和稳压电路,由水下传感器(包括生物信息传感器和红外量子探测器)输出的信息(即由浮头信息鱼的挡光信号)通过电子触发器处理(光电转换)后再传输给控制器并由控制器控制(启、闭)增氧机械的工作。水下信息传感器是属于一种由受光头25和发光头29构成的一种红外量子探测器,该探测器被置于一个半潜式的水下生物信息传感器内(其内囤养有几尾供捕获挡光信号的信息品种鱼),通过该探测器的信号导线与水上的电子触发器相连,电子触发器的信号输出线端点a′、b′分别与所述的控制器的信号输出线端点a、b相连,该电子触发器还包括由一个使发光头29产生脉冲辐射的单向脉冲电路以及用于监测光电信号的电子触发线路(即电子开关线路),该单向脉冲电路是由一个无稳振荡电路与一个脉冲开关电路串接构成,电子触发线路包括由受光头25光电转换出的脉冲电信号经放大、倍压整流形成一个电子开关与继电器J1串接,带动该继电器J1-1触点动作,向所述的控制器输出工作信号,在控制器的控制回路中并联有一个监控执行线路和一个自保延时线路。
监控执行线路是由电子触发器的J1-1触点、功能转换开关K3,电阻R24,二极管D7和由三极管19、20、继电器J2组成的电子开关相互串联组成,它们构成一启动回路。
自保延时线路是通过继电器常闭触点J4-1和由三极管21、22,继电器J3以及触点J2-2组成的延时电子开关相互串联,再与时钟Ⅱ并联组成,该电路受三极管21的基极电流控制,时钟Ⅱ则在上述电路进入工作状态时开始起步计时。
红外量子探测器其波长为9400,该探测器的探头为一对偶器件,即受光头25和发光头29构成,在受光头25的光敏面上装有一个起透波长为0.76μm的红外吸收滤光片,发光头与受光头的水下光程不小于65mm,(其红外脉冲频率范围为0.05~1KHz),以准确捕获信息鱼的挡光信号。
生物信息传感器,包括一个囤养信息鱼的网箱27,在所述网箱27的上部设有一个供信息鱼上浮的导向口26,在导向口26的两侧设有一个红外探测器的对偶件,即发光头29和受光头25,二者位于同一光轴上。此外,在所述的探测器的周围还设有一个轴向防护罩24和一个径向防护罩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浠水县农业机械研究所,未经湖北省浠水县农业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463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