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切换方式的多丝日光灯管无效
| 申请号: | 88203988.1 | 申请日: | 1988-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331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15 |
| 发明(设计)人: | 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潘勇 |
| 主分类号: | H01J61/067 | 分类号: | H01J61/067;H01J61/36 |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专利代理中心 | 代理人: | 聂孟民 |
| 地址: | 河南省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切换 方式 日光 灯管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改进的具有切换方式的多丝日光灯管,适用于家庭、办公室、工矿、学校、商店等各种场合下的照明使用。
目前使用的日光灯管一般是在玻璃管两端内各装有一根用钨丝做成的灯丝,管壁内涂有荧光粉,并充有一定的隋性气体与少量水银,并用由金属封头及绝缘纤维板作定片等做成的封头,牢牢地粘封在玻璃管两端。这种结构的日光灯管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灯管出厂后,经运输及装卸震动,有的灯丝会断掉,灯管报废;再者,当灯管用到一定时间,灯丝会老化,灯管不能再用;实际使用中还会因电压不稳,瞬时电流的突然变化出现灯丝过早损坏,甚至新灯管在第一次使用时,就会造成断丝报废的现象,给用户造成经济损失,给国家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改进的,以提高使用率,延长使用寿命为目的的新型结构日光灯管。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实现的:将现有的日光灯管一端均有一根灯丝改为装有至少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灯丝,并将固定在封头绝缘片上的两个插柱改成固定在封头一绝缘动片上,多根灯丝的支撑线,即灯丝柱从灯管玻璃体内引出后,固定在另外的封头绝缘定片上,绝缘动片可以绕绝缘定片的中心定位销转动,以实现插柱一端与灯丝柱一端触头的接触,即切动接触,从而达到灯丝改换使用的目的。
这种新型结构的日光灯管,生产工艺与原灯管没有多大差异,成本增加无几,但使用率大大提高了,寿命大大延长,对用户减少了经济开支,灯管达到了物尽其用。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为了看到灯管内灯丝,绘图时有意去掉了玻璃管内层上的荧光粉)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两端头结构剖示放大图。(两端头结构是相同的这是其中的一头)
由图1图2可知,一种具有切换方式的多丝日光灯管,至少有两根用钨丝材料做成的灯丝7a、7b,并分别由灯丝柱6a、6b支撑连接。灯丝呈十字形摆放,并上下少有错开,不互相接触。灯丝柱6a、6b通过密封的玻璃灯管端头的玻璃突柱8后,穿焊到用作固定纤维绝缘定片14a、14b的空心铆钉11中,空心铆钉的多少和固定位置视灯丝的多少而定,但每根灯丝的两端灯丝柱之间的距离必须与绝缘动片2上两电源插柱1的位置相配。在灯管两端分别各只有两根灯丝7a、7b的情况下,可用四只空气铆钉。支撑连接灯丝7a、7b的四个灯丝柱分别穿入相应的空心铆钉中,并用焊锡焊牢,为了实现切动的良好接触,灯丝柱端头用焊锡形成半圆形触头13。在焊灯丝柱前,先用空心铆钉将两个纤维绝缘定片14a、14b固定在一起,其间有一空隙,并用铝合金做成的封头壳5上冲出的对称凹部和封头壳5固定在一起。绝缘定片14a、14b中心装有中心定位销10。中心定位销10作纤维绝缘动片2的转动轴。中心定位销10可用塑料、金属材料或其它合适材料做成。封头壳5上的凸台15作限位用,防止绝缘定片14a、14b和绝缘动片2一起转动。绝缘动片2上有固定的两个同样的插柱1,两插柱的相对位置与电源插座上的插孔相对应。为了保持绝缘动片2转动时,插柱1和触头13的良好切换接触,两插柱的一端焊(或铆)有导体弹性片12。绝缘动片2中心打有中心定位孔,并套在中心定位销10上。绝缘动片2用铝合金封档圈3封住,封档圈3由封头壳5上的对称卡片4牢固的卡住,卡片4是在封头壳5上冲压而成。封头壳5与玻璃管9牢固地粘合在一起。玻璃管9本身的结构及生产情况除由单丝变成至少有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灯丝外,其他同现有日光灯管的玻璃管。
本实用新型的日光灯管,就一端只有两根灯丝的情况下,也至少有三次可以切换使用的机会,因此,它的使用价值大大提高了,经济效果明显。
这种新型结构的具有切换方式的多丝日光灯管,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当某一端某一灯丝断掉以后,可以轻轻转动一下灯管,正反时均可,必要时也可从插座上拔下灯管,一手握住断丝一头的封头壳5,用另一只手转动绝缘动片2亦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潘勇,未经潘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39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