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塑封式机车信号感应器接收线圈无效
| 申请号: | 88202772.7 | 申请日: | 1988-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58648U | 公开(公告)日: | 1990-06-27 |
| 发明(设计)人: | 吴玉文;曹恩惠;张印江;李铭;陈庆喜;王学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铁路分局沧州电务段 |
| 主分类号: | B61L1/18 | 分类号: | B61L1/18;B61L3/00 |
| 代理公司: | 铁道部科技情报所铁路专利咨询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高家福 |
| 地址: | 河北省沧州***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塑封 机车 信号 感应器 接收 线圈 | ||
全塑封式机车信号感应器接收线圈,属于铁路信号范畴,特别适用于机车信号接收地面信息的感应器上的接收线圈。通过该接收线圈将钢轨传输的地面信号接收到机车上,使车上和地面信号显示一致。现用的感应器线圈采用环氧树脂在铝壳内灌注的方法,而且线圈骨架是用钢板纸或树脂绝缘板做成,铝壳上用铝盖垫胶垫螺丝紧固封严成型。其缺陷是感应器装在机车前轮前方,高温、低温、油、水汽、强震等都影响其稳定性。因铝壳与树脂澎涨系数不等,造成树脂本身与铝壳脱裂进水,在放大镜下观察,树脂断面有气泡和毛细孔,渗水使绝缘下降,影响接收效果,原结构采用上下铝壳扣装,中间只垫5mm左右胶垫,四角用螺丝拧紧,绝缘易破损,且磁隙太小,遇水后绝缘下降造成磁路短路,丧失接收能力。引线口及引线管接口不严,易进水造成绝缘不良,感应器笨重又经常出现绝缘不良给维修人员带来很多麻烦。
针对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强度全塑料密封型感应器接收线圈。使线圈不进水,保持线圈绝缘强度,实现无维修化,保证机车信号运用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在预先制好的模具上绕制线圈,涂抹由乙二胺、甲丁脂配成的粘合凝固剂,线圈绕好后从模具上取下,浸漆、烘干,成为一个无骨架的线圈。将绕好的线圈放入模具内悬浮定位于中央,用ABS高强度塑料进行高压溶塑注射并在模具内固化,选定适宜温度保压30分钟拆模。接收线圈的引线口采用防水锁母紧固通向机车信号机引线的橡胶管,严格防水。加入防冻剂Ⅱ型可耐低温达-60℃适用于高寒地区。这些线圈完全按原设计要求绕制,匝数、线径及电气性能与原自动闭塞制式机车信号感应器接收线圈相同。
本实用新型已根本解决了现有各种机车信号感应器接收线圈性能不稳定、绝缘不良、维修量大,报费线圈多等缺点,可大大节约接收线圈维修更换的资金。提高了机车信号的完好率,进一步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现已在2~3年内仅定期检测,不用维修,实际试用证明,安全稳定、可靠、电气特性及绝缘性能好,安装方便、适应环境性强,可节约大量维修费及更换线圈费用。
兹借助附图说明:
图1、全塑封式机车信号感应器接收线圈正面图
图2、全塑封式机车信号感应器接收线圈A-A剖面图
图中:1为1号引线端子,2为2号引线端子,3为3号引线端子,4为端子口,5为引线口,6为绝缘端子板,7为线圈,8为高强塑料外面,9为高强塑料内面。
实施例:
照原机车信号所设计的线圈7,在制好的模具上绕制,涂抹凝固剂(用乙二胺、甲丁脂配制成的粘合凝固剂);将定型的线圈7从模具上取下,浸漆、烘干,该线圈7是无骨架的。将线圈7放入注塑模具并悬浮定位于中央,在注塑机内用ABS高强度塑料8进行溶塑注射,在模具内固化,以一定温度保压30分钟拆模,接收线圈7的引线口5及端子口4均采用防水锁母,引线口5采用防水锁母紧固接至机车信号设备的引线管,以便严格防水。线圈7一般耐±40℃温差。如加入防冻剂可达到耐低温-60℃,适用于高寒地区。在该线圈7中引线端子1固定在绝缘端子板6上并与线圈初端相连接,引线端子2固定在绝缘端子板6上并与线圈7的330匝出头相连接,引线端子3固定在绝缘端子板6上并与线圈7的340匝(副圈)出头相连接。从引线口5引出1、2两端子或1、3两端子线与机车电器连接。在该线圈7中间穿入铁心,加装安装架即构成机车信号感应器。
这种高强塑料8封装的接收线圈,适用于制备各种机车信号的感应线圈(包括我国现行的交流计数、移频自动闭塞等机车信号感应器)。
全塑封感应器线圈已先后安装在济南,上海、杭州、上饶、襄樊、古冶等地试用,一年多来,反映效果好,稳定可靠,绝缘性能好,基本实现无维修,有推广应用前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铁路分局沧州电务段,未经天津铁路分局沧州电务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27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