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惯性自动转向及定轨迹玩具车无效
| 申请号: | 88200838 | 申请日: | 1988-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88200838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邓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广 |
| 主分类号: | A63H17/40 | 分类号: | A63H17/4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顺林 |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惯性 自动 转向 轨迹 玩具车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玩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惯性、自动转向及定轨迹玩具车。
目前市场上可供出售的电动(或机械驱动)的自动转向玩具车,其工作原理如图1中间驱动部分所示,是利用电动机输出的转矩经齿轮减速后带动传动轮9与伞齿轮10(玩具行业称盆齿)转动构成驱动与转向机构。当玩具车无障碍阻挡运行时,伞齿轮10及其相连的传动轴8和驱动轮6、7作自转运动,使玩具车向前运行;当玩具车遇到障碍时,伞齿轮10的自转阻力增大而转变为以传动轮9为中心的公转,使玩具车自动转向行进。这种机构至少存在以下几点缺陷:其一是前轮始终悬空,除作装饰之外,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其二是转动轮9与伞齿轮10的啮合点在回转中心之外,使驱动轮6、7在运行中作自转的同时,始终受到伞齿轮公转产生的力矩影响,因此,即使玩具车在运行中没有障碍阻挡,也难以保持其直线运行;三是这种机构决定了只能作电动(机械驱动),不宜用于推行,当低幼儿童玩耍使用时,极易碰摔损坏。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不足之处而专门设计了前轮轴升降机构和定轨迹自动转向机构,达到使现有电动(或机械驱动)自动转向玩具车,不仅兼有惯性车的功能,而且还具有可调整有规律直线和数种曲线运行轨迹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1,它是在原有的电动自动转向玩具车的基础上,对底盘3和回转盘5作必要改进的设计来实现上述目的。
前轮轴升降机构:是在支承座14上制出垂直长孔19,以固定前轮轴12的前后位置和升降行程,两支承座14之间安装一槽形滑板15如图2,滑板15的两侧对应制出推动前轮轴12作垂直升降动作的水平斜长孔20如图3,滑板15的背面有通过底盘3中心线上的限位长孔21的拨块17,底盘前端有防止滑板15松动的止动爪16。当推动拨块17向前,前轮轴12下降而使前轮13着地,其下降的高度(行程)应保证使驱动轮6、7悬空,此时前、后轮均着地,借助玩具车自重可作惯性车使用;当拨块17推后,前轮悬空而使驱动轮6、7着地,恢复电动自动转向玩具车的功能。
为了固定玩具车作有规律直线和数种曲线轨迹运行,采用固定回转盘5的方位而固定伞齿轮10的公转,使其只作自转的办法,在回转盘5的外缘上按预定的轨迹制出数个半圆型槽孔4,当将拨块17继续向后推使定位销11与某一槽孔4对应嵌合即固定玩具车作有规律的直线前进或后退、左转或右转、转大圆弧或小圆弧等多种轨迹运行;当推动拨块17向前使定位销11与定位槽孔4脱离,即可恢复玩具车的自动转向功能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图。它是当揭去车身部分的俯视图。
图2为图1,A-A剖视图。
图3为图1,B-B剖视图。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门设计的前轮轴升降机构和定轨迹机构具有使电动(机械驱动)自动转向玩具车兼有惯性车的功能和预定运行轨迹的功能,从而实现惯性、自动转向及定轨迹玩具车的多功能特点,同时,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安全和成本低廉的特点,因而特别适于大批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广,未经邓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20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