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炉顶布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88109730.6 | 申请日: | 1988-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3959B | 公开(公告)日: | 1991-09-18 |
发明(设计)人: | 沈定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定成 |
主分类号: | C21B7/20 | 分类号: | C21B7/20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服务处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山东省济南市济南钢***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炉顶 布料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冶金机械设备,更确切地说是对现有高炉炉顶布料装置的改进。
选择理想的高炉布料装置,以改善炉内布料形式之手段达到提高产量、降低焦比、简化结构、缩短检修时间、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是炼铁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
普通的双钟炉顶,其主要布料结构是:有一只与小料斗配合的上钟(小钟)和一只位于上钟下方的,与大料斗配合的下钟(大钟)。这种结构只能形成单环的双峰布料(“V”型或“M”型),其原因是位于下钟(大钟)下方的一块较大面积不能直接加料,炉料只能靠自然堆角滚入。这样布料形成峰谷间的位差过大,中心部分过于疏松,导致由此处通过的煤气量显著高于边缘区域所通过的煤气量,以致其所含的热能和化学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技术经济指标较低。再者,由于下钟(大钟)的体积大,因此,其与大料斗配合起密闭作用的接触环带的精密加工十分困难,而且每次检修必须从炉顶开始逐件拆卸,工期长、效率低。
瑞典采用过一种三钟一锥炉顶布料装置,其主要结构包括:与小料斗配合的上钟,位于小料斗处的旋转布料器、置于上钟下方的大料斗、在大料斗下部安装的中钟和下钟以及位于大料斗下方的固定截锥等。该设备可以向炉墙附近,炉墙与炉心之间以及炉心三个区域布料以形成峰谷间位差小的较平缓料面。这种形式的料面可保证炉喉温度和CO分布较均匀。当其布料量从炉墙至炉心依次为4∶2∶1时获得其最佳经济效果-产量比普通双钟炉顶提高约15%,焦比降低约10%,并且几乎免除了悬料和崩料事故。但是,该炉顶的密封性能不好,要获得可靠的密封效果,需四个小钟方能完成,若这样,其结构便过于复杂。由于上述原因,该炉顶结构未能得到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是:结合中、小型高炉的特点,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检修、安装、密封性较好,并可改善布料条件的新型高炉炉顶布料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高炉炉顶布料装置,包括带有煤气导出口和检修口的炉喉封罩、相互配合的料斗和料钟、旋转布料器及料钟升降机构。其特征是:与小料斗、大料斗相配合,分别是上钟和下钟两个小料钟,在下钟的正下方是一只截锥。
为获得双环四峰的布料效果,本发明中的截锥配装有升降机构,该机构控制截锥获得不同的工作位置,并通过截锥与下钟的配合完成布料任务。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介绍本发明的结构特点:
说明书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说明书附图2是说明书附图1的C-C视图;
说明书附图3是说明书附图2的BOB剖视图;
说明书附图4是说明书附图3的D-D视图;
说明书附图5是说明书附图1的E向视图;
说明书附图6是使用本发明布料的一种料面形式;
说明书附图7是使用本发明布料的第二种料面形式;
说明书附图8是使用本发明布料的第三种料面形式;
说明书附图9是使用本发明布料的第四种料面形式。
在上述附图中:1是检修孔,2是截锥,3是煤气导出口,4是探尺,5是下钟(小钟)6是大料斗,7是上钟,8是小料斗,9是旋转布料器,10是升降机构,11是炉喉封罩,12是上钟检修口,13是截锥升降导孔,14是接触环。
如附图1所示的高炉炉顶,由炉喉封罩(11)、下钟(5)和大料斗(6)实施封闭。煤气由位于炉喉封罩(11)上的煤气导出口(3)导出。将下钟(5)由普通技术中的大钟改成小钟是本发明的特点之一。由于工作时是由下钟与大料斗(6)的接触环(14)完成炉顶封闭任务,所以下钟需经磨削等精密的机械加工。原技术中下钟采用的大钟体积大,给加工带来很大的难度。以小钟(5)代替大钟,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
以小钟(5)代替大钟的优点还在于有利于设备的检修装配。原技术所采用的大钟,因其体积大,每当设备检修、更换大钟时,均须由炉顶依次拆卸,最后吊出大钟,因而检修一次约15天左右的时间,费时、费力,影响了生产效率。本发明中以小钟(5)代替大钟,并在小钟(5)下方设置一个截锥(2),当小钟(5)落至与截锥(2)靠近处时,其布料性能与原技术采用大钟布料无异;而小钟(5)和截锥(2)能方便地通过检修孔(1)取出并得到缩短检修工期、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明显地优于现有普通双钟炉顶。
为了进一步改善炉顶布料效果,本发明主要针对中、小高炉的生产特点设计了一种能获得双环四峰布料的装置。该装置将上面所述的截锥(2)与一升降机构(10)相配套,使截锥(2)得到至少两个布料位置,并使下钟(5)满足可落入截锥(2)的内腔进行布料之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定成,未经沈定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97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造纸废浆制取内墙装饰膏的方法
- 下一篇:梅花型冷拔三角钢的模具和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