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饱和聚酯的热塑性组合物无效
| 申请号: | 88109259.2 | 申请日: | 1988-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93C | 公开(公告)日: | 1994-12-07 |
| 发明(设计)人: | 马里阿斯·埃尔特;热尔曼·贝丁 | 申请(专利权)人: | 诺索拉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厚昌 |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饱和 聚酯 塑性 组合 | ||
本发明涉及热塑性聚酯合金,该合金特别适用于生产增强抗冲击性能的模制品。
热塑性聚酯,尤其是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冲击性能增强构成了对生产由这些材料制成制品的工业的不断重视。这一重视不仅涉及室温下抗冲击性能的增强,而且也越来越关系到非常低温下的抗冲击性能的增强。事实上,这样的模制品似乎不仅可用于定庭使用,而且也可用于寒冷地区的户外,例如用于汽车部件的情况中。
因此,美国专利US4172859号特别披露了一种坚韧的多相热塑性组合物,该组合物主要包括一个含有60-99%重量的饱和聚酯母料相和1-40%重量的另一个粒度为0.01~3μm的无规共聚物颗粒相,所说的无规共聚物是基于乙烯,基于选自不饱和二羧酸酐和不饱和环氧化物的第一共聚单体和选自丙烯酸酯和乙烯基酯的第二共聚单体,人们也许会注意到该文献所涉及的含有不饱和环氧化合物的无规共聚物的最佳实施例中的组合物,在20℃时所具有的切口伊佐德冲击强度高达86公斤厘米/厘米(在离开注射侧样品的末端测得的值),该组合物含有20%的三元共聚物,该三元共聚物含有67%重量的乙烯,5%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28%重量的乙酸乙烯酯。但是还应注意到,该三元共聚物中存在的乙酸乙烯酯,当组合物转化时会造成有害的影响,事实上,反应三元共聚物降解而放出的乙酸是在转化成工业制品的通常温度下产生的。
其它一些文献披露了改善热塑性聚酯的低温冲击强度的可能性。其中欧洲专利EP-A-072455叙述了一种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100份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份重量的含有90%重量的乙烯和1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和20份重量的含有85摩尔%乙烯和15摩尔%1-丁烯的另一种共聚物。该组合物所具有的切口伊佐德冲击强度为19公斤厘米/厘米(-40℃时)。公开的日本专利申请86-204258叙述的一种组合物含有80份重量的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10份重量的含89%重量乙烯和11%重量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的共聚物和10份重量的含91%摩尔乙烯和9摩尔%1-丁烯的另一种共聚物以及1份重量的马来酸酐。该组合物所具有的切口伊佐德冲击强度为19公斤厘米/厘米(-30℃时)。
应该注意到,尽管后两篇文献的组合物所达到的低温性能水平已经有助于改善未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低温性能,但是在很多应用中还不能充分地满足要求。此外,这些组合物显示的室温性能明显地不如美国专利US-4172859原来所述的那些性能,因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则是研制那些基于饱和聚酯的热塑性组合物,而且该组合物无论在室温下和非常低的温度下都具有优良的冲击强度。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研制那些基于饱和聚酯的热塑性组合物,当在使它们转化成工业制品的高温条件下没有由于组分之一分解而造成的缺陷。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研制那些基于饱和聚酯的热塑性组合物,它们除具有上述优点外,还具有适用于注模转化的粘度,特别是熔体指数至少为10分克/分(在250℃,5公斤负荷下测定)。
本发明的第一个主题是热塑性组合物,其中至少含有约60%重量的饱和聚酯和大约不大于40%重量的至少一种聚合的增强剂,其特征在于所用的聚合的增强剂是一种至少部分交联的聚合组合物,它是通过混合下列组分而制得的:
(a)至少一种共聚物,含有大约94-60%重量的乙烯、大约5-25%重量的至少一种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的烷基或环烷基酯,其中烷基或环烷基具有2~10个碳原子,以及大约1-15%重量的至少一种不饱和环氧化物。
(b)至少一种共聚物,它含有大约84-60%重量的乙烯、大约15-34%的至少一种烷基或环烷基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其中烷基或环烷基具有2-10个碳原子),以及大约1-6%重量的至少一种不饱和二元羧酸酐,和
(c)至少一种化合物,它能加速共聚物(a)中的环氧基团与共聚物(b)中的酸酐基团之间的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诺索拉公司,未经诺索拉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925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