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茶“茉莉雪芽”生产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8108472.7 | 申请日: | 1988-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285C | 公开(公告)日: | 1993-10-06 |
| 发明(设计)人: | 郭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40 |
| 代理公司: | 农业部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如明,林叶舟 |
| 地址: |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花茶 茉莉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一种茉莉花茶的生产方法。
茉莉花茶是我国传统的特种茶类,福建是主产地之一。历史上茉莉花茶均以绿茶为茶坯,经过茶坯处理、鲜花处理、窨花、烘焙、提花工序制成。其主要技术有:
1、茶坯处理 选用绿茶坯,烘温100-130℃,烘后茶坯通凉降温至40℃以下,茶坯水分控制在3.5-4.5%。
2、鲜花处理 经过3-5次堆花与摊花,堆花厚度300-400mm,花温控制在30-40℃之间;摊花厚度100-150mm,当鲜花开放率达60-80%,开放度达50-60°时进行筛花。
3、窨花 采用地窨和机窨,窨花3-4次,茶与花配比为1∶0.8-1.04(高档茶)。逐窨减少,从一窨的茶花配比1∶0.36-0.38,减至三、四窨的茶花配比1∶0.17-0.18。在窨时间逐窨缩短,从一窨的11-12小时缩短至三、四窨的9-10小时。
4、通花 茶坯与鲜花拼和静置4-5小时,窨品堆温升高至40-50℃时通花。通花温度逐窨降低,从一窨的48-50℃降至三四窨的40-44℃,通花时间30-60分钟,通花窨品厚度100-150mm。达到在窨时间,进行茶花分离,即起花。
5、烘焙 采用干燥机,温度逐窨降低,从一窨的120-125℃,降至四窨的90-95℃。烘后茶坯水分逐窨增加0.5-1.0%,从一窨的4.5-5.0%,增至三、四窨的6.5-7.0%。
6、提花 筛选晴天采收的一号优质茉莉鲜花,茶花配比1∶0.05-0.06,通花温度36℃,在窨时间6-8小时,提花后成茶水分控制在8-9%。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白茶为坯的高档茉莉花茶的生产方法,增加花茶的花色品种,提高花茶品质,适应市场对高档、优质茶叶的需求。
本发明的生产流程:
选用白茶为原料→茶坯处理→鲜花处理 (重复5-7次)/() 窨花 (重复5-7次)/() 烘焙→提花→包装
1、选用茶坯 选取芽多、肥壮、毫多、色白、叶翠绿、汤淡绿或淡黄、底嫩绿(梗与叶脉微红)的高档白茶为茶坯,如福建雪芽、白毫银针、白牡丹。
2、茶坯处理与鲜花处理 窨花前茶坯进行烘焙,干燥机进口风温95-105℃,烘后水分控制在3.5-4.5%,然后进行摊凉散热,叶温降至35℃以下时付窨。
选取晴天下午采收,花朵饱满、洁白、鲜艳具有光泽,含苞欲放的一级一号优质茉莉鲜花,不用二、三级花与雨花、露水花、水渍花、隔夜花和变质花。
鲜花进厂后,在室内清洁、通风处进行堆花与摊花,堆花厚度30-40cm,使花温升高至30-40℃,促进鲜花整齐开放。摊花厚度10-15cm,促进通气,散热降温,保持鲜花生机。堆花与摊花交替进行3-5次,动作要轻快,避免鲜花损伤,注意减少鲜花水分的蒸发。
当鲜花开放率达60-80%,花瓣开放角度50-60℃时进行筛花,选优除次,促进鲜花开放。当鲜花开放率达90%以上,花瓣开放角度达80-90°、花温30-33℃时,鲜花与茶坯进行拼和。
3、窨花、通花与起花 窨花在清洁、通风的环境中进行。采用箱窨,窨花5-7次,茶花配比为1∶3-4,逐窨降低配花量,各窨配花量与在窨时间见表1,从一窨的茶花配比1∶0.8-1.0降至五窨的1∶0.3-0.5。在窨时间前三窨11-12小时,后几窨逐窨缩短1小时,起花时茉莉花色白不变褐。
鲜花与茶坯拼和要均匀,拼和过程尽量减少芽叶断碎,白毫损失。拼和后用茶箱窨制,窨品堆高35-45cm。
茶与鲜花拼和静置5-6小时,窨品堆温升高至40-45℃时,进行通花,通花时将茶箱中的窨品倒出2/3,用竹器盛装,厚度10-15cm,使之散热、通气,保持茉莉花的生机。
当茶与鲜花拼和窨制一定时间(见表1),进行起花,这时茉莉花已萎凋,但色白不变褐,起花时将窨品全部倒出薄摊,使之散热、通气。然后迅速将茉莉花筛、拣干净。窨后茶坯潮湿,需薄摊,及时付焙。
4、烘焙 窨后湿坯进行烘焙,干燥机进口风温95-105℃,不宜过高温度烘焙,摊叶厚度逐窨增加。烘后茶坯水分逐窨提高0.5-1.0%,烘焙结束茶坯摊凉20-30分钟,烘、凉过程中尽量减少白毫损失、芽叶断碎。
5、提花 用优质茉莉鲜花提花,茶与花配比为1∶0.1-0.2,提花前茶坯水分控制在7.0-7.5%;提花后成茶水分控制在90-10.0%(见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847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子护环系统
- 下一篇:一种提高粗铅含金量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