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免疫邻近催化剂的制备无效
| 申请号: | 88107059.9 | 申请日: | 1988-09-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647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9-20 |
| 发明(设计)人: | 金彼得;内维尔·R·卡伦巴哈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根有限公司;内维尔·R·卡伦巴哈 |
| 主分类号: | C12N9/00 | 分类号: | C12N9/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曹恒兴 |
| 地址: | 美国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免疫 邻近 催化剂 制备 | ||
本发明涉及新的免疫邻近催化剂,该催化剂是由抗体分子衍生的。其方法包括根据它与所选反应的转换态配合物结构的关系来选择一种半抗原、使得该半抗原在连接到一种载体蛋白质上并注入(有或没有辅助剂)某种动物以后,就能诱发产生所需抗体的免疫应答。该抗体通过与所选反应中的催化基团特异的共价连接而被修饰,由此产生一种免疫临近催化剂,这是一种底物特异的抗体催化剂。
催化剂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医药及食品加工工业不断地需要新型和/或改进的催化剂。人们希望对其特殊性、选择性、速率提高和稳定性方面作出改进。在已知的催化剂中,酶——天然存在的氨基酸或RNA聚合物——能够产生最高可能的反应速度,同时又保持较高的特异性。一些简单的催化剂(以有机物或金属为基质的)例如缺乏酶的特异性但常是较稳定的。这些较简单的催化剂通常缺少酶所固有的对反应的立体和区域的化学控制能力。
酶作为催化剂的成功应归功于它的褶皱(fold)能力(即假设的一种立体结构),因而对反应物产生特异结合的凹囊,并把在该凹囊中的催化活性基团置于紧靠断裂键附近,这些凹囊被人们称为活性部位。
创制新的酶(对某一预定反应物特异的并能催化所需反应)的一个主要障碍在于要对蛋白质如何褶皱形成活性部位有最起码的了解,某种酶(及它的催化性质)的微小变化是可以借助于部位突变来实现的。但是用单独一个氨基酸代替蛋白质序列中的另一个氨基酸会很大程度地且以无法预料的方式影响该分子的褶皱和/或功能。
要引用的具有代表性的现有技术是:国际专利PCT/US84/01951;G.P.Royer(AdvanceIn Catalysis 29,197,1980);R.A.Lerner(Advancesin Immunology 36,1,1984);A.Tramontano等人(Proc Nat.Acad.Sci.,USA83,6736,1986)等人(FEBS Letters 100,137,1979;104,201,1979;111,427,1980;和Biochim.Biophys.Acta 629,328,1980);L.slobin(Biochemistry 5,2836,1966);1986年6月23日提出的未决的美国专利申请V.S.S.N.877,273,V.Raso和B.D.Stollar(Biochemistry 14,585,591,1975);A.Tramontano等人(Science 234,1566,1986);和S.J.Pollack等人(Science 234,1570,1986)。
本发明包括一种生产对于所给定的化学反应的免疫邻近催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鉴别一个化学反应的一种反应物及一种催化基团,选择一种与所说反应物及催化基团的转换态对应的半抗原,利用所述的半抗原刺激一种产生抗体的免疫应答,从对于所说的半抗原特异的所说的免疫应答中得到的抗体进行分离和提纯,选择一种与所述试剂和催化基团的转换态配合物对应的但又不同于所说半抗原的转化半抗原,通过共价连接该催化基团,同时将所述催化基团特异结合在所述被提纯的抗体(作为所述转化半抗原的一部份)的结合部位上来对所述提纯抗体进行修饰,从而产生对所述化学反应有活性的抗体——催化基团配合物,从所生成的修饰物中分离出对所述化学反应有活性的抗体——催化基团配合物。
本发明包括新型免疫邻近催化剂及其产生方法。本发明的免疫邻近催化剂在体内、体外以及人类自身均能起作用。本发明的催化剂是抗体分子,它是通过用一种与所选定反应物和催化基团反应的转换态配合物有关或相似但又不同的半抗原进行免疫,随后再用转化的半抗原修饰而获得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根有限公司;内维尔·R·卡伦巴哈,未经伊根有限公司;内维尔·R·卡伦巴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70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