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投式干粉灭火装置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8106927.2 申请日: 1988-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19358B 公开(公告)日: 1992-12-09
发明(设计)人: 王鼎华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炮兵装备技术研究所
主分类号: A62C19/00 分类号: A62C19/00
代理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炮兵部专利代理事务所 代理人: 林英
地址: 北京市***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手投式 干粉 灭火 装置
【说明书】:

本发明为一种手投式干粉灭火装置,尤其是关于装有碳酸氢钠或磷酸铵盐的干粉灭火装置。

本发明是1987年10月7日申请的第87106704-4号专利的后续发明。原发明由引火部件、发动机及灭火部件组成。引火部件用了0.2克小粒黑火药;发动机的药室装有黑火药和双基药。这种灭火装置由于不用雷管与炸药而采用制式火药,所以燃烧平稳,不会炸轰,使用安全可靠,对社会治安无危害,而且灭火能力比装填干粉灭火剂相同的其他手投式灭火装置有了明显提高。但是这种灭火装置因为装填干粉量太少(只有1千克),远远不能扑灭较大火灾,特别是森林火灾的需要。为了满足扑灭更大火灾的需要,只按原发明技术无法完成,例如,根据试验利用原发明技术设计的装1.5千克灭火粉的灭火装置,灭火粉增加了50%,但灭火面积只增加了39%。其原因,一是原发明的发动机按装1千克灭火粉增至1.5千克灭火粉的比例进行放大时,结果产生燃烧不完全,产生中止燃烧和断续燃烧的现象,发动机有较多剩余的火药未燃烧,或燃烧反应不充分,本应生成CO2和N2等,但实际有大量的CO和NO2,这样,能量有很大一部分未释放出来,必然影响喷粉。二是因发动机的底部有喷孔,易形成气垫,钢件跳动的距离较运,比较不安全,此外,尚有10%以上的灭火粉喷散不开,明显影响灭火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保持原发明的无雷管、无炸药、所用原料无毒等优点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灭火效果增加倍数大于、至少要等于灭火粉增加的倍数,即成本更低、灭火效果更好、而噪声更小些的干粉灭火装置。

本发明的灭火装置由灭火部件、发动机部件和灭火部件组成。装填的灭火粉可以是各种干粉灭火剂。装填BC干粉的,主要用于扑灭B、C类火灾;装填ABC干粉的,可用于扑灭A、B、C类火灾。本装置可用手投,也可用杆挑,也可预先设置(悬挂、夹放或竖立)在易失火处,使用安全灵活,本发明的灭火装置的特征在于:(1)发动机底部无喷孔,喷管的扩张角一般为3°~80°,5°~60°较好,7°~25°最佳(原发明一般为10°~80°,20°~60°较好,25°~35°最佳);(2)增加黑火药量,同时采用粒度更大的黑火药,黑火药与双基药的配比1∶2~1∶20较好,1∶2~1∶4最佳(原发明1∶4~1∶20较好,1∶6~1∶10最佳);(3)钢件位置离纸壳底部3~8毫米(原发明10~35毫米较好,20~28最佳);(4)灭火装置高为150~300毫米较好,180~250毫米较佳(原发明150~120毫米较好,145~125毫米较佳),直径100~200毫米较好,100~150毫米较佳。(原发明90~98毫米较佳)。

本发明所用纸壳体采用了预制破片技术,在灭火装置的结构上,应用了防潮防水易燃引火线。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灭火装置全貌图。它由引火部件(1)、发动机部件(2)、灭火部件(3)组成。引火部件(1)与发动机部件(2)由螺纹联结。引火部件(1)与灭火部件(3)利用塑料管作为引火线护套,上端与(3)的上盖粘接固定,下端与(1)粘接固定。(2)放置在粘在(3)的底上的纸筒内。周围用压紧的灭火粉固定。

附图2为引火部件(2)的剖视图。它由引火线(4)、黑火药(5)、钢制堵头(6)组成,在堵头(6)孔内垫小纸片,封住小孔后加入0.2克黑火药,插入带套的引火线(4),上加土或胶等密封固定。

附图3为发动机部件(2)剖视图。它由带拉瓦尔喷管的药室(7)、制式火药(8)组成。药室(7)为钢制件,拉瓦尔喷管的扩张角为5~10度,用牛皮纸粘卷成的纸药管,药管干透后装入制式火药(8),(即装入黑火药∶双基药=1∶2~1∶4,黑火药的粒度为0.5~2.5毫米的,0.2~1克,2.8~10毫米的,0.5~6克)。药管装药干透后加入药室(7)中。

附图4为灭火部件(3)的剖视图。它由灭火粉(9)、纸壳体(10)、引火线封皮(11)、吊环(12)组成。纸壳体(10)分内外壳,内壳用带锋利刀齿的滚轮和一个光轮滚成预制破片状圆筒,外表粘绕牛皮纸外壳,再压粘下底与发动机部件(2)的纸座筒。先在纸筒内加5毫米厚灭火粉(9),放入发动机(2),再加全部灭火粉(9),再粘纸壳体(10)的上盖、吊环(12)、贴引火线封皮(11),干透后全面涂防潮漆,干后检验、包装、入库。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炮兵装备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炮兵装备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69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