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食用菌通氧制种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8106309.6 | 申请日: | 1988-09-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455B | 公开(公告)日: | 1990-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史绍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史绍武 |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 代理公司: | 航空航天工业部航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建英 |
| 地址: | 河北省滦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食用菌 制种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食用菌制种过程中,给培菌容器内加入氧气的制种方法。
人工栽培食用菌的关键环节是制种,最常见的制种方法是固体培养基制种,培养基多以木屑、豆渣、酒糟、米糠、棉籽壳、甘蔗渣等为原料,这样的制种方法,制种时间约50~70天。日本专利J62069936公开的一种制种栽培方法,在制种过程中采用供氧工艺,所使用的培养基为锯屑、豆渣、稻糠等,制种周期为40~45天。国内山东鲁西南食用菌研究所的栽培技术为液体制种增氧速育,所选用的培养基原料为:木屑、棉籽壳、稻草、麦秸、玉米芯、甘蔗渣、酒糟等其中的任意一种,培养周期为30天左右。另外,还有一种普遍使用的制种方法是采用电动机带动振荡床制种,此种方法的制种时间虽只有10~12天,但是造价较高,而且在制种的全过程中必须保证供电不终断,如若停电40分钟,菌种将会死亡。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制备菌种的方法。
本发明综合了上述各技术中的先进部分,选用新的培养基配方,液体制种。其培养基的原料为:葡萄糖、玉米粉、酵母粉、蛋白胨、食盐、VB1、硫酸镁、磷酸二氢钾、豆粉、味精。加水煮沸溶解,pH自然,将培养基分别装入三个瓶中,在接入母种后,直接接入氧气于瓶中,分为三级制种,一级制种完成后,将第一个瓶中的营养液移入第二个瓶中,继续对第二个瓶充氧,二级制种再将营养液移入第三个瓶中,继续对第三个瓶子充氧,三级制种完成。经过此三级制种,仅用周期7~8天,所需制种量也大大减少。
本发明的培养基的基本配方有两种,其一是:
葡萄糖:20克
玉米粉:10克
酵母粉:10克
蛋白胨:10克
食盐:1克
VB1:2克
硫酸镁:0.04克
磷酸二氢钾:0.04克
水:10000ml
PH值:自然
其二是:
葡萄糖:20克
玉米粉:10克
酵母粉:10克
蛋白胨:10克
豆粉:10克
味精:0.1克
食盐:0.3克
VB1:1克
磷酸二氢钾:0.5克
硫酸镁:0.3克
水:10000ml
PH值:自然
以配方一为例,将10000ml水放入锅内烧开,加入玉米粉,均匀搅拌使其不结块,煮沸后放入其它成分,待其全部溶解后,用多层纱布过滤,分装在三个瓶里,其中:70ml营养液装在100ml的瓶中,630ml营养液装于1000ml的瓶中,7300ml的营养液装入10000ml的瓶中。瓶子均使用广口瓶。将玻璃管的下端插入瓶底。上端用胶管套住扎死,瓶口用棉塞塞紧。然后将胶管、过滤器等物连接好,并用塑料袋包扎,连同盛有营养液的瓶子一起放入高压锅中消毒。在1.5公斤/cm压力下灭菌30分钟,或放入常压锅中灭菌2~3小时。消毒完成后,用无菌操作法,将试管中母种切成碎片,接入100ml容量的广口瓶中(也可将子实体组织直接接入)。接种后,在22~25℃下静止培养2天(48小时),在确认营养液未被杂菌污染的情况下通入氧气,其充氧速度为300ml/分钟。直接向营养液内通入氧气的目的在于:一是满足菌丝体(球)发育对氧的需求,二是靠氧气的鼓动,使菌丝体(球)正常生长发育。当100ml容量的瓶中营养液里充满0.5~1cm长的菌丝片段或球时,一级制种完成,所需时间2天。一级制种完成后,利用缸吸法或在无菌的条件下将100ml容量瓶内的菌丝体(球)连同营养液一起转到1000ml容量的瓶中,继续以500ml/分钟的流速向瓶中充氧,连续充氧1.5天(36小时),二级制种完成。以同样的方法将1000ml容量瓶中的菌丝体(球)及营养液转到10000ml容量的广口瓶中,以900ml/分钟的充氧速度继续不间断通氧培养1.5天(36小时),三级制种完成。此时,整个制种周期结束,历时7~8天,即可栽培接种。
本发明的优点是:经过18天左右的栽培养育,便可摘取果实供应市场。从制种到采摘共计25~26天,大大缩短了培养周期生物学效率可达1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史绍武,未经史绍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630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