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波纹斗曲边带带吸机无效
| 申请号: | 88104970.0 | 申请日: | 1988-08-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71B | 公开(公告)日: | 1992-12-16 |
| 发明(设计)人: | 陈毅永;杨新民;李淑潭;陈虹;陈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毅永 |
| 主分类号: | B65G67/60 | 分类号: | B65G67/60;B65G15/6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北京市二里沟***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波纹 边带 带吸机 | ||
本发明涉及港口码头散货卸载机械,用于粉粒体散装物料大倾角或垂直连续提升。
引证材料:
1.中国专利文献号:86 1 02445。
申请日:86.4.10,审定日:88.3.23。
发明人:陈毅永等。
发明名称:曲边带带吸机。
2.日本专利文献号:昭59~102712。
申请日:82.1.30,公开日:84.6.13。
发明人:诹访秀行等。
发明名称:粉粒体扬送装置。
用气吸系统给机械式连续输送机喂料,用以取代传统气吸机,达到大量节能的目的,在概念上虽然早就为科研工作者所承认,但在具体技术措施方面上述中国专利已嫌陈旧。原中国专利在其六个权利要求中,提出用匀风分离装置将负压取料箱分隔成两个部分,在本发明中已无必要;其所提出的曲边带进出负压取料装置,是通过矩形密封管道进行密封,由于这种结构摩阻较大,与其配合的结构复杂,已不适应新发明的要求;原中国专利所提曲边带应有一个矩形断面,以便与上述矩形密封管道吻合,但这种带型只能在两点间直线传动,且载量随倾角增大而锐减,因此这种带型在本发明中已不被采用;另外,原中国专利提出,在大臂与小臂之间有一个能水平旋转的接转箱,由于其结构复杂,造价高,在本发明中亦被摒弃;最后,原中国专利的排气滤尘布管设在机体之外,防潮防雨困难,本发明已用内含式的自动清理滤尘器代替。
上述日本专利所提出的隔板曲边带,其隔板形状是目前的通用形式,不足的是,当输送流动性较好的粉粒体物料时,散料易自隔板与曲边间的空缝中泄漏,在没有挡板保护的情况下,载量亦随输送倾角的加大而锐减,这种带型在本发明中亦无参考价值。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旧专利的缺陷,提出一种结构合理,性能优良,造价低廉的新一代波纹斗曲边带带吸机(以下简称带吸机)。
本发明的带吸机,其外观和机动性能与挖掘机相似。机座根据需要可做成固定式或行走式,机身能在机座上水平旋转,密封箱式机臂与机身铰接,机臂包括大臂和小臂,或大臂、中臂和小臂,用密封箱形卧式轴铰将之连结起来。如为小型设备,大臂和小臂也可固定在一起。设备行走,机身旋转,机臂俯仰所需动力和传动机构可按常规进行设计。
本发明的特点是将单条具有导向凸栈,宽底带和带有波纹斗的波纹斗曲边带(以下简称胶带)安置在上述机臂内的改向滚筒、托辊、边辊和驱动滚筒之上,并用套箱式张紧机构将之张紧。胶带前部做成后仰式。空气闭锁器装在大臂后端,与驱动滚筒组成一个整体。空气滤尘器装在大臂内的顶部,胶带的上方。吸咀按规律当然装在小臂前端。机臂内部清理用弹性拉门装在小臂前端,大臂后部。
上述胶带用波纹斗取代原中国专利和日本专利隔板曲边带的隔板,其目的是为了保证机臂在垂直作业时装载量的稳定性,胶带通过改向滚筒时,波浪形斗腹能经受压缩和拉伸。采用宽底带是为了给边辊提供位置,使胶带在边辊的控制下随机臂俯仰、弯折,故而有可能将原中国专利的两条胶带简化为一条。在底带背面设置凸栈是为了与有凹槽的改向滚筒、托辊和驱动滚筒相互咬合,防止胶带跑偏而与空气闭锁器摩擦发热,造成停车事故。
上述滤尘器是将滤布敷在齿形弹性钢架上构成的。这种形式能扩大滤布面积,保持气道畅通,使吸附的灰尘倒挂在滤布的下方,便于清除。清除的方法是用胶带本身提供的动力,周期性的自动震击滤布弹性钢架,使灰尘下落。滤尘器也可用密集的短柱式结构,或其他形式。清除灰尘也可用外接压缩空气定时喷吹,或其他震击方式。
上述空气闭锁器是为了防止具有皿字形断面的胶带进出机臂,卸出散料时漏入空气,破坏密封箱式机臂内所要求的真空度。其措施是在胶带的背面用驱动滚筒密封,在胶带的顶面和曲边侧面用弹性冕形罩密封,弹性的作用在于遇有大形导物通过时,冕形罩能够立即退让,使波纹斗不致受伤。滚筒的非胶带包裹面与胶带侧边用与滚筒弧面相吻合的半月形封板密封,这种密封通过精加工,可使密封间隙达到最小程度。
上述胶带前部做成后仰式,是为了使自双相流中沉降下来的颗粒直接落入波纹斗内,以增加气吸系统给胶带的喂料效果,
上述套箱式胶带张紧机构,是将小臂前段分成两个部分,将前部分箱口插入后部分箱口之内,用螺拴控制箱口插入深度,借以张紧胶带。
装在小臂前端的吸咀可根据需要进行更换,结合本机的特点在可更换的吸咀中,以推铲式吸咀能耗最低。为了避免吸咀前端直接与散料承载体底面接触,造成彼此损伤,可在吸咀前端装上触轮或电触点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毅永,未经陈毅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49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