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航空器飞行颤动激励器无效
| 申请号: | 88104362.1 | 申请日: | 1988-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4546B | 公开(公告)日: | 1991-10-30 |
| 发明(设计)人: | 威尔默·H·里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动力工程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9/00 | 分类号: | G01M9/00;G01H1/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张金熹 |
| 地址: | 美国弗***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航空器 飞行 颤动 激励 | ||
本发明关于空气动力翼的研究,尤其指在结构动力测试期间,用以使航空器翼颤动的装置。
航空器的飞行颤动及结构动力试验,除由驾驶员使用自由扰流或“拍击”外,常需要一种激励结构的方法。若飞行控制作动器对相关的频率范围有足够的输出,航空器控制表面就能提供此种激励。因飞行控制作动器通常并非设计成进行高频操作,所以常使用某种型式的外界激励器系统,两种主要类型的激励器为惯性式的和空气动力式的。
惯性激励器系由一液压发动机或电动机来驱动不平衡质量,这种激励器的主要缺点是尺寸太大,太笨重。因而需使用大电动机来驱动这种惯性激励器的大质量。
空气动力激励器是靠俯仰振动来获得所需激励力的外面升力面。翼的小表面上的空气动力轮叶足够产生飞行颤动试验所需要的动力。一般说来,因要克服空气动力及惯性载荷所需要的动力相对较大,故需要用液力作动。这种液力要求使在装设这种系统时增加相当大的复杂性,因而成本非常昂贵。
1971年1月5日授于Grosser的美国专利第3552192号是关于旋转式激励装置。在这种颤动激励器系统中,旋转空气动力轮叶是安装在航空器翼或水平稳定器外端的表面附近且垂直于飞行方向。格劳塞(Grosser)式激励装置包括以定速沿其中弦轴旋转的轮叶。因旋转轮叶的弦向压力中心在各旋转周期中随着轮叶角的位置而变化,驱动系经所需要的扭矩及动力就成为实施格劳塞式颤动激励器系统构想的主要障碍。
因此,在先有技术中仍存在下述问题,即其尚未能提供一种给在航空器现有的液力或电力系统上加上微小动力要求的颤动激励器系统。同时,先有技术也未能制造一种完全自给的颤动激励器设备,它可简易地安装在航空器上任何合适的硬点(hard point)。
本发明可概括为具有极小动力要求的电力驱动的比较简易的空气动力颤动激励器。在低速风洞试验中,本发明颤动激励器的性能特征表明:虽然颤动激励器发出的力相当于同等尺寸振动轮叶型颤动激励器的能力,本发明的动力要求却小于振动轮叶型颤动激励器的动力要求。因此,由于此低输入动力的要求,可使用由航空器上的直流电系统或由可充电电池组供电的小型电动机。
因此,本发明主要的目的在于提供自给式颤动激励器,它可安装在航空器上任何合适的硬点上,而安装难度和成本均很小。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颤动激励器系经来替代现行飞行的试验方法,现行方法采用大气扰流作激励媒介,故可以避免依赖经常使昂贵计划无端推迟的大自然的不确定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外挂结构颤动激励器系统,它可安装成重复使用,以试验各类研究用的航空器。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航空器模型在风洞中作结构动力试验期间能诱发颤动的装置。
与先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所需的低输入功率可产生较高量级的动态激励力。
本发明的这一优点和其它特征可通过所附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参照附图的简单说明而更清楚。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颤动激励器的透视图,它具有沿固定轮叶的后缘的旋转有槽圆筒;
图2是第一实施例颤动激励器的顶视图,其另件剖开以显示出旋转襟翼驱动设备及槽开口机构;
图3是沿图2中线3-3所剖开的第一实施例颤动激励器的剖视图;
图4 A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颤动激励器的透视图,并表示出沿航空器后缘安装的旋转有槽圆筒;以及
图4 B系本发明颤动激励器第三实施例的透视图,并表示出安装在航空器翼或尾表面上的旋转有槽圆筒。
图1 表示可装在风洞中试验的模型或在大气中试验的真正航空器上的颤动激励器系统的主要部件。基板10上有一荚囊12,在其上固定轮叶14,以悬臂方式安装在风洞模型或全尺寸航空器的翼顶或尾翼上。
如图2所示,基本颤动激励器设备包括旋转有槽外圆筒16和旋转有槽内圆筒20,它们都位于固定轮叶14的后缘。对称地与圆筒16和20的相对象限对准的两个翼展槽18允许气流穿过其间,这样,当圆筒16和20一起旋转时,在每个旋转周期期间,气流被二次上下引导。由于圆筒16和20以均匀的或缓慢的变化速率一起旋转,通常伴随振动后缘控制表面而产生的惯性负荷不致出现。而且,因作用于圆筒16和20相对扇形部位的空气动力倾向于相互抵销,所以由于控制表面挠曲所致的旋转襟翼的空气动力铰接力矩基本上为零。因此,传统振动轮叶系统消耗动力的两个主要来源,即惯性及空气动力铰接力矩,在本发明的颤动激励器中事实上已经消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动力工程公司,未经动力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43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