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排液容器无效
| 申请号: | 88102895.9 | 申请日: | 1988-05-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63C | 公开(公告)日: | 1993-07-14 |
| 发明(设计)人: | 托马斯·J·克罗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文斯-伊利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D47/40 | 分类号: | B65D47/40;B65D47/06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展元 |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容器 | ||
自排液容器在本技术领域中已为已知者。当使用容器的主体时,这容器有装置,将沿倒液口外侧向下滴或流下的液体送回容器内。
先有技术领域中的自排液盖子的举例,如美国专利第4,550862号及4,640,855号中所示。
先有技术领域中的自排液容器的一个主要问题,是用上多个元件。并且,先有技术领域的自排液容器常要求有中间组装工序或后组装工序,去实现自排液的特点。
在本发明中,自排液容器为一个整体的器件,除需加一个盖子将包装密封外,在成形后不需装配多个元件。容器在模制中完成,不需要后模制操作。
容器有一个主体部,终端为一个倒液的开口。一个整体形成的倒液部从主体部上伸出,与主体部连通。倒液部有一个领圈或壁,围绕主体开口伸展。一个整体形成的倒液口在领圈内围绕。倒液口的上端伸到领圈顶部的上方。一个腹板部在领圈和倒液口之间伸展。倒液口的外部,与腹板和领圈形成一条槽,当将容器侧倒时槽可接受液体。一个排液孔设在槽底上或附近,当将容器直立放置时,槽中液体可从孔中通过,排回容器的主体内。
图1为本发明容器立体图,盖子放在容器上方;
图2为加盖的容器上部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容器上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发明容器另一实施例的分解图;
图5为在模制机器中成形的本发明容器末端部分局部剖面的分解图;
图6为与图5相似的分解图,示在模制机器中成形的图4容器的末端部。
本发明的自排液容器用标号10整体表示。虽然图中自排液容器10为专为液体设计的塑料瓶,但可纳入本发明范围的其他自排液容器,可用其他材料制造,用于盛放液体,粉末或颗粒。
自排液容器10有一个主体部11,末端为一开口12,通过开口可将容器10的贮物倒出。
一个整体形成的倾物部14从主体部11上伸出,与主体部接通。倾物部14有一个圆形壁15,环绕主体开口12伸展。倒液口16在壁15内,由壁15围绕。倒液口16有一个上端17,伸到壁15顶部18的上方。
一个连接腹板20,以低于顶部18的高度,从壁15至倾物口16延伸。腹板20和壁15及倒液口16连接,并和壁15及倒液口16配合,形成槽21,在将容器10倾侧倒物后,放回直立位置上时,从倒液口16外部流入槽中的液体可以排出。腹板20至少围绕倒液口16的一半,防止容器在半倾斜状态下倒液时,液体流入槽21中。
在槽21的附近设有排液口23。在槽21中收集的液体,在倒液后将容器直立时,可将液体排回到容器10的主体11内。在图1-3所示的实施方案中,排液口23由倒液口16和腹板20形成。然而在其他方案中,槽21可以是连贯的,仅有一个阶级部,而排液口仅由倒液口(未示)形成。
本发明另一方案如图4所示。这方案中有一个排液口26,为一贯穿腹板20′的圆孔。在图3及4所示的两方案中,排液口23或排液口26和倒液口16或16′的上端17相对。
在圆壁15的内侧上有螺纹27形成。与之相似,图4实施方案的壁15′内侧上有螺纹27′形成。参见图1,一个盖子或塞子30有顶31,和往下伸的侧壁32。一个密封环33从侧壁32径向往外伸,一个圆柱形裙34向下伸到环33的下方。在裙部34的外表面上形成外螺纹35,和容器10内壁15上形成的螺纹配合。
可以理解到在本发明的其他实施方案中,螺纹可在外壁上,和盖子内侧上的帽螺纹啮合。
图1示盖子30已卸除,而图2示盖子30盖在容器10上。在容器上时如图2所示,盖子30的密封环33啮合容器10壁部15的顶部18上,形成适当的密封。
参看图5,自排液容器10可由吹塑机器的正常循环进行生产,这种机器为本发明受授人所采用,型号为BC-3。用这样机器可不用后模制工序制造自排液末端。型号BC-3机器的一部分用标号40总的标示。BC-3型机器制造法的细节,在休曼(Sherman)的美国专利第2,804,654号中有揭示,本文提述作参考用。这种吹塑法的特点为注射-挤出吹模法,为本发明的受授人及其他人所采用,机器的型号为BC-3机。
在BC-3机使用的方法中,首先将容器的上颈或末端部在注射模中注射成型。完成这步后将注射模从注射机头的模口中抬升,同时在机头中挤出一段热的和塑化的管段。管段挤出时,将其和注射模制的端部连接并向上牵引。挤出到适当长度后,将吹塑模的两半部合在管外,通过注射模组合件引入空气,使管在合拢的模中膨胀,形成容器的其余部分。这些步骤如美国专利第2,804,654号所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文斯-伊利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欧文斯-伊利诺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289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