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尿素的方法和装置的改进无效
| 申请号: | 88102855.X | 申请日: | 1988-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221C | 公开(公告)日: | 2000-05-10 |
| 发明(设计)人: | 安伯托·扎迪;乔尔乔·帕加尼 | 申请(专利权)人: | 乌里阿·卢萨勒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273/02 | 分类号: | C07C273/02;C07C273/00;B01D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孙令华 |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尿素 方法 装置 改进 | ||
本发明涉及制造尿素的方法和装置的改进,利用所述方法和装置可使氨与二氧化碳转化并可用原料CO2汽提离开反应器的尿素溶液。
这种方法和装置之所以被广泛采用和获得明显成功,除了具有简单的CO2汽提段这一个原因外,还由于它具有:
——较低的合成压力(例如,140巴左右);
——在一般与合成压力相同的压力下操作的汽提塔中,可直接得到高纯度的尿素溶液;
——数目有限的用于精制溶液的下游段(例如: 3.5~4巴下的段、1巴下的闪蒸段、真空段和成粒段)。
即使具有这些不能否认的优点,上述的系统也不是没有缺点的,特别是生产用蒸汽的消耗量确实是不低的(例如900公斤/吨),由于能源费用的增长(例如由于原油危机),这样大的蒸汽耗量已成为现有装置连续操作的障碍。为了提高方法的效率,人们曾进行过许多(而且有的是卓越的)尝试,但迄今几乎所有这些尝试都没有取得具体的结果,特别是并没有能明显地降低能耗。
而且,由于反应器中NH3/CO2之比值低,因此反应器出口转化率低,从而使进一步发展变得更加困难。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改进上述制造尿素的系统,以使蒸汽耗量大大降低,特别是使现有装置的现代化简易可行。
现在通过增设至少一个段,就可出人意外地达到这个目的和其它目的。可选用来增设的段有:基本上使用回收热的、最好是双效的中压蒸馏段,和设在现有汽提塔上游的预蒸馏段。
下面通过对图的描述和通过附表,对本发明的各个方面和优点作了说明。
先有技术:用CO2汽提的方法
图1表示传统方法的简化流程图。R表示反应器。从管线1来的NH3,通过喷射器、冷凝器C1和管线10进入反应器;从管线2来的CO2,通过汽提塔ST、冷凝器C1和管线9进入反应器。离开反应器R的尿素溶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经管线3流入汽提塔ST。在这里大量的甲氨酸酯和游离NH3被从管线2来的原料CO2汽提,并经管线4循环到反应器,在膜式甲氨酸酯冷凝器C1中部分冷凝之后,产生例如绝对压力为4.5巴的蒸汽。
使循环的甲氨酸酯(8)与由反应器本身底部取出的一部分溶液(30),一道通过喷射器E、冷凝器C1送入反应器R。
驱动剂(driving agent)为原料NH3(1)。将离开反应器R顶部的剩余蒸汽(7)送入洗涤塔HP(V.C.S),在这里被返回的甲氨酸酯溶液(20)洗涤,然后送入技术上熟知的回收段(图中未绘出)。
离开汽提塔ST的溶液直接流入在例如约3.5巴的压力下操作的段L.P.,在D1中在例如4.5巴下用蒸汽蒸馏,接着流入在1巴下的闪蒸罐SB,然后由此送入真空蒸馏塔D2和D3。蒸馏塔D1、D2和D3分别与分离器S1、S2和S3相连。离开S3的尿素溶液被送到结晶段(技术上是已知的),而蒸汽在真空段VS中冷凝。由罐SB出来的蒸汽也流到真空段VS 。
按常规,生成的水从21排出,而含NH3和CO2的溶液则通过19被循环到段LF。
汽提塔ST和第二真空蒸馏塔D3都使用20巴的蒸汽,而其它装置则使用4.5巴的回收蒸汽。
NH3回收段和真空段均是传统型的,这里就不对其作说明了。
本方法的典型操作条件为:
——反应器中NH3/CO2之摩尔比:2.8;
——反应器中H2O/CO2之摩尔比:0.4;
——反应器收率:57%;
——反应器出口温度:183~185℃;
——反应器压力:141巴;
——20巴蒸汽耗量:1000公斤/吨;
——4.5巴输出回收蒸汽量:350公斤/吨。
关于传统方法的数据见表1。
传统方法的改进
业已发现,通过增设这样的中压(=20巴)段可使过程能效得到初步改进,在该中压段中,蒸馏所需的热量由回收的热/蒸汽提供,而所得的蒸汽则在第一真空蒸馏塔中冷凝,因此可供给蒸馏所需的大部分热量。通过直接使甲氨酸酯冷凝,或用至少6巴的蒸汽,以取得蒸馏所需要的热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乌里阿·卢萨勒有限公司,未经乌里阿·卢萨勒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285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