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于充有六氟化硫气体之电气设备的内部异常检测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88100511 | 申请日: | 1988-0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88100511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31 |
| 发明(设计)人: | 吉武男;松下嘉文;皆川忠郎;铃木敏弘;山畸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1N31/22 | 分类号: | G01N31/22;H02H5/00;G01R3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绮霞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六氟化硫 气体 电气设备 内部 异常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充有SF6气体之电气设备的内部异常检测装置,特别是应用充有SF6气体之电气设备内可能出现的异常现象与SF6分解气体的生成相对应的原理,来检出所述电气设备内部异常情况的检测装置。
以往用于充有SF6气体之电气设备的内部异常检测装置的局部剖面图如图1所示(参见特公昭57-38091号公报)。图中,密闭接地的金属容器1设置在充有SF6气体之电气设备(图中未表示)的某一部位,并在该容器1内充注SF6气体2。在所说密闭接地金属容器1的中心部位设有支承容器3,其上部支承了由铝金属薄板(例如5微米厚)所制成的内部异常检测元件4。而在上述支承容器3的底部充填诸如CuSO4·5H2O等的含有结晶水的物质6,这种物质一与SF6气体2的气态分解产物接触,即释放出水分。该容器3的侧面开有数个能透过气体的小孔7。此外,密闭接地金属容器1的外部设有与外部回路(图中未表示)相连接的外部导体8,其两端通过贯穿密闭接地金属容器侧壁的绝缘密封端子9及该容器1内的内部导体5,而与内部异常检测元件4及内部导体5电接通。
一俟密闭接地金属容器1内发生放电等异常情况,SF6气体2随即分解而产生SF4等具有活性的低氟化硫化合物气体。藉助对流和扩散,这些低氟化硫化合物气体通过支承容器3侧壁的小孔7进入该容器,并与其内的SF6气体2中所存在的微量水分,以及含有结晶水的物质6所放出的水分等反应而生成HF。处于SF6分解气体和水分共存气氛下的支承容器3中,异常检测元件4进行下述反应,生成AlF3:
这样,由导电性铝金属板所制成的内部异常检测元件4的一部分转化为非导电性的AlF3,因而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进而通过外部导体8,由外部回路测定上述内部异常检测元件4的电阻值变化,由此即可检出电气设备中是否发生异常情况。
但上述异常检测装置存在如下问题:鉴于内部异常检测装置4系由金属板制成,因此若不是高浓度的SF6分解气体,则反应不能充分地进行,象接地事故等那样在SF6分解气体浓度较高的场合,虽可检出,但检出速度慢;而在部分放电或局部加热时,SF6分解气体浓度较低的情况下,则不能充分有效地检出异常现象,而且必需有与分解气体接触后能立即放出水分的物质(例如含有结晶水的物质6等)存在。
实开昭61-40657号公报中揭示了另一种用于充有SF6气体之电气设备的内部异常检测装置,其结构如图2所示。
在图中,编号13为密封容器、14为可动触头、15是围绕可动触头14设置的管嘴、16是可与可动触头接触或脱开的固定触头、18是支承导体的格架、17是与固定触头16连接的高电压导体、27是设置在密封容器13开口处33的法兰盖、2是充入密封容器13内的SF6气体、31是带有内部异常检测元件的内部异常检测组件,设在开口处33内、20是导线,用于向外导出来自内部异常检测组件31的信号、35是气体配管的连接管,使所说的气体配管与密封容器13相连接。
参见图2,充有SF6气体的密封电气设备内的通电接触装置等处一旦发生放电或局部过热,则SF6气体2随即分解成SF4、SOF2和HF等活性气体。这些分解气体靠对流和扩散而移动至内部异常检测组件31处,并与该处的感应物质反应,由此产生特性变化。上述特性变化通过导线20引出,传递至信号处理单元(图中未表示),进而发出表示内部出现异常的警报。
鉴于图中的内部异常检测组件31设置在法兰内侧,因此,若欲在未配备内部异常检测元件的业已制成的充有绝缘气体的密封形电气设备内安装这种检测元件时,则存在如下问题:即要利用检查期间,重新在法兰处进行加工安装。
鉴于以上所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于低浓度的SF6分解气体也能高灵敏度地检出的内部异常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81005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