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粉煤旋风燃烧加热炉无效
| 申请号: | 87216980 | 申请日: | 1987-12-22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6980U | 公开(公告)日: | 1988-11-02 |
| 发明(设计)人: | 陈厚实;云庆祯;余云栋;刘庆和;吕业刚;朱玉琴;吴远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省大冶县钢铁厂;冶金工业部武汉冶金建筑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F27B3/02 | 分类号: | F27B3/02;F23C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湖北省大***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粉煤 旋风 燃烧 加热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特别是采用旋风燃烧方法燃烧粉煤的加热炉。
现有较先进的加热炉,多半以燃气或燃油作燃料。但受条件限制,这些燃料来源困难,在中小型轧钢加热炉一般采用以煤作燃料。
现有的燃煤加热炉,多半采用人工投煤层燃法,这种燃烧方法其工人劳动强度大,燃料燃烧不完全,炉子热效率低,工件加热质量差,环境污染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不少厂家在上述人工投煤加热炉上作了改进,采用链式炉排燃烧法,震动炉排燃烧法和往复炉排燃烧法,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就是将固定炉排改为活动式炉排。如1987年8月5日公开的CN86204614介绍的“水平式往复炉排燃煤加热炉”,炉排主要有活动炉排和固定炉排两部分,活动炉排由传动机构带动作往复运动,煤在炉排上燃烧,炉排下装有风机,通过炉排的运动完成煤的压——移动——翻滚——塌落——疏松等过程,与人工投煤相比,能减轻劳动强度,实现自动连续给煤,均衡加热;不足之处是:1.对煤质要求较高,要求燃用挥发份较高,灰份较低的煤,对劣质煤适应性较差。2.污染问题改善不显著,因炉排可运动,炉排下装有风机,将会使灰尘进入加热炉内,部分沉积于炉膛和工件表面,部分随烟气带入大气层。3.燃料与空气的充分混合受到一定限制,不完全燃烧损失仍然存在。
为克服上述活动式炉排燃烧法的不足,不少厂家采用粉煤烧咀燃烧法,即在加热炉内设置有多个烧咀,燃料通过烧咀喷入加热炉中燃烧,如CN86102037及CN86107251就属于这种加热方式的炉型,该炉型与上述燃烧方法相比,具有燃料能充分燃烧,热效率高和对燃料适应性稍微广些等优点外,也有其不足:1.燃料在加热室中燃烧,燃烧产物部分随烟气流带入大气层污染大气,其余均沉积在炉膛内和被加热工件表面,污染工件,影响工件的热交换,且常需停炉清理积尘,燃用灰份熔点低的煤,还会出现灰渣熔化造成炉膛堆积不易清理。2.在炉膛不同位置安装烧咀,由于多个烧咀的设置和调节不可能均匀,将导致工件受热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燃烧粉煤的燃烧装置与加热炉配套,该燃烧装置具有对煤质要求低,煤种适应性强,燃烬度高等特点,该配套能满足工件加热要求,节约能耗,捕渣率高、环境污染少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是:采用主要由旋风燃烧装置和加热炉配套构成的旋风燃烧加热炉,燃烧装置与加热炉不设在同一炉体,二者通过其间的过渡烟道和分流室连成一体,加热炉主要由加热室和与加热室尾部连接的排烟管道构成;燃烧装置具有燃烧室、设置在燃烧室顶部的喷燃器和设置在燃烧室炉壁上的二次风口及设置在燃烧室底部的出渣口,通过连接在燃烧装置与加热装置之间的过渡烟道和分流室使燃烧室与加热室连通。其燃烧装置的燃烧室形状是上段大、下段小的变径圆柱体,在燃烧室上段炉壁上相对该燃烧室切向设置有二次风口,通过该风口进入燃烧室的二次风与喷燃器喷出的风煤混合产生绕燃烧室轴线旋转的螺线涡流,使燃料能与空气充分混合,80%以上的燃料能在燃烧室内燃烧,60%以上的灰渣能在进入加热炉前被分离捕积下来。
在上述结构的旋风燃烧加热炉中,设置在燃烧装置与加热炉之间的分流室,主要起促进燃料充分燃烧和将燃烧产物合理分配给加热室及二次捕渣的作风,分流室可通过设置的分流孔与加热室相通;或直接与加热室相通。分流孔的大小和分布根据安放在加热室内的被加热工件的加热面 和室内温度场的分布而设置。
为充分利用加热炉排放的余热,在加热炉的炉尾设置有空气预热器,利用排入排烟管道的高温烟气对空气预热器内的冷风预热。该空气预热器的进口通过与其连接的冷风管与风机连通,进入冷风,出口与热风管连接,送出热风。从热风管送出的热风分成一次风和二次风两路,一次风与粉煤混合从燃烧装置上的喷燃器进入燃烧室,二次风从燃烧装置炉壁上的二次风口进入燃烧室,其一、二次风风量分别占总进风量的10~30%,70~90%。由于从喷燃器和二次风口进入燃烧室的空气均为热风,使得燃烧室内的燃料易于着火和充分燃烧。为了使进入加热室的部分未完全燃烧的可燃物能充分燃烧,也可将热风管送出的热风分成一、二、三次风三路,其一、二、三次风的风量各占总风量的10~25%,65~80%、10~25%,一、二次风分别送入上述位置外,三次风可送入分流室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省大冶县钢铁厂;冶金工业部武汉冶金建筑研究所,未经湖北省大冶县钢铁厂;冶金工业部武汉冶金建筑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三段岩心渗流实验的夹持器
- 下一篇:感应式在线定性断线检测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