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真空脉冲消泡机无效
| 申请号: | 87212328.6 | 申请日: | 1987-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96U | 公开(公告)日: | 1989-03-08 |
| 发明(设计)人: | 姚其槐;李薇;曲玺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食品科技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23L1/20 | 分类号: | A23L1/20 |
| 代理公司: | 江苏省专利服务中心 | 代理人: | 陈学雯 |
| 地址: |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真空 脉冲 消泡机 | ||
本实用新型属食品机械技术领域,适用于消除豆制品生产过程中冲浆、吊浆、煮浆及点浆工序产生的大量泡沫,也适用于消除浆液状食品如果汁、豆奶、羊奶及味精发酵等食品制造过程中所产生的泡沫。
对于豆制品生产过程中的消泡问题,一般是侧重于研究、采用化学消泡剂,中国的GB2711-81《非发酵性豆制品及面筋卫生标准》的规定及GB2760-81《食品添加剂及使用卫生标准》规定,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消泡剂只有乳化硅油一种,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也有严格控制,日本农林水产省80年第1800号告示规定,豆乳产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消泡剂为硅铜树酯、甘油脂肪酸酯山梨聚糖脂肪酸酯。然而无论何种化学消泡剂都无法彻底消除泡沫。因此总有大量的泡沫丢弃浪费掉,造成损失。而且消泡剂的价格昂贵难以在豆制品行业推广使用,目前中国绝大多数豆制厂仍沿着千百年来祖先采用的原始方法——以植物油油脚进行消泡。这些油脚含有大量有机的和无机的杂质及多种聚合物,其酸价、过氧化值很高。是一种极易致癌的物质,中国GB2716-81《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中规定植物油油脚不能食用。以油脚消泡还影响着豆制品的质量,过量加入会使豆腐发红、疏松、发粘、缩短保存期。另一方面由于植物油油脚综合利用的发展,使直接出售的油脚难以满足供应,不少厂家只能使用消泡效果很差的低挡植物油,用量很大,这是厂家一个沉重的经济包袱,也是对植物油使用的很大浪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在研究物理消泡方法的基础上,提供一种真空脉冲消泡机。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下列技术实现:
真空脉冲消泡方法的原理是瞬时多次变化气泡液膜内外的压差,破坏泡沫的稳定性,促使其迅速破裂。过程是:收集泡沫——提高真空度——突然释放真空——提高真空度——突然释放真空(如此反复多次)——使泡沫全部还原成液体——排料。
本消泡机就是在对消泡过程反复试验的基础上发明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部件包括进料系统、消泡筒、抽真空系统、真空释放管、捕汁器、气流整流器、真空表、喷淋系统、排料装置和控制系统。
进料系统中的泡沫吸收器由阀门连接泡沫吸收管,泡沫吸收管固定在装有阀门的进料管上,进料管的终端与消泡筒的筒体壁连接固定。消泡筒由一个中空圆筒体和固定在其顶部与底部的标准椭球封头构成,筒体下部固定有支脚。消泡筒顶部的椭球封头上固定有真空抽气套管和二个真空表,真空抽气套管内固定有装有阀门的真空释放管,真空抽气套管的管壁上连接装有阀门的真空抽气管。真空抽气套管、真空抽气管、真空泵、真空抽气阀门构成了抽真空系统。真空释放管在消泡筒内的部分固定有捕汁器和气流整流器,消泡筒的筒壁的上部固定有喷淋系统,它由进水管、阀门和莲蓬头组成,消泡筒底部的椭球封头上固定有排料装置,它就是一根装有阀门的排料管。在抽真空过程中,由于泡膜不断破灭。难免有微小的液珠悬浮在筒内空间,为了防止这些小液滴被抽入真空泵,特在消泡筒的顶部设计一个捕汁器,捕汁器由伞形件正中的捕汁器套管固定于真空释放管上,伞形件上固定有几圈呈人字形排列的捕汁板。当开启真空释放管阀门时,大气气流就从真空释放管进入消泡筒。为了使所进的气流尽可能少的引起液料翻腾,特设计了气流整流器,它有一块中央开圆孔的圆板和若干个固定于圆板上的吊杆,吊杆的另一端固定在真空释放管的末端,圆板上固定有多块异形整流叶片,异形整流叶片的上方有一块环形盖板,它可以以任何方式固定在气流整流器上。
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气控制櫃、真空表双电接点、接触器、继电器、指示灯、按钮开关、程序选择开关、接线板组成。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消泡筒顶部的真空抽气套管、真空释放管、气流整流器、捕汁器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气流整流器结构剖视图。
图4是气流整流器结构俯视图。
图5是捕汁器结构侧视图。
图6是捕汁器结构俯视图。
图7是电气控制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食品科技研究所,未经南京市食品科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23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