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内燃机火花消除器无效
| 申请号: | 87212014 | 申请日: | 1987-08-18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2014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17 |
| 发明(设计)人: | 张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印田 |
| 主分类号: | F01N3/06 | 分类号: | F01N3/06 |
| 代理公司: | 第一汽车制造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沈小清 |
| 地址: | 吉林省长春第一***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火花 消除 | ||
本实用新型属机械制造范畴,可供对内燃机废气进行熄灭火花之用。
内燃机在工作中要喷放出大量火花,若火花进入易燃场所,如货场、仓库、油库、液化站等会直接影响安全。故各种车辆进入易燃场所,必须消除火花。
目前国内常用的汽车内燃机火花消除器,造价高、体积大、若长期固定使用,对车辆功率有影响,尤其是若临时使用装御十分不方便。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简单、火花熄灭效率较高,尤其是装御方便可供易燃场所临时使用的内燃机火花消除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该火花消除器直接装在内燃机的消声筒上,内燃机排出的气体经过消声筒后进入该火花消除器中,然后通过隔网与隔板碰撞,再经过隔网由排气筒排出,这样废气中的火花经过了多次消除,达到了消除火花的目的。
图(1)中套筒(1)通过凸轮夹紧机构(6)固定在内燃机消声筒上。旋转凸轮手柄,即实现夹紧、松开,图中为夹紧状态。此种方法装拆十分方便。图(3)是凸轮夹紧机构的示意图。
在火花消除器的壳体(3)内设有两隔网(4),网上有许多小孔、(见图(2)),隔网呈圆缺状是为了扩大气体流通面积,在两隔网之间有一呈倾斜状的方体隔板(5),隔板(5)与进(排)气口对应,且面积大于进(排)气口(即套筒口)的面积。隔板与隔网所成的锐角一般为30°~40°。
壳体由两对称的半球状部分组成,安装时,将一隔网(4)焊接于壳体上半部内(即与套筒(1)相接的部分),另一隔网焊接于壳体下半部内(即与套筒(2)相接的部分),隔板(5)一端焊接于靠近进气筒(套筒(1))一边的隔网上,另一端搭在靠近排气筒(套筒(2))一边的隔网上,再将壳体的上下两部分焊接在一起。
本内燃机火花消除器工作过程如下:
见图1:排出的废气经过消声筒进入套筒(1),然后进入壳体(3),通过隔网(4)部分火花被消除,因隔板(5)在两隔网之间呈倾斜状,未燃尽的微粒和废气运动过程中与隔板(5)碰撞,部分废气中的火花又被抛至火花消除器的壳体壁板上(因该壁板外面可被空气冷却,故为消除器上较凉的零件)形成往复运动,並于此过程中又进一步摩擦消除火花,废气再通过另一隔网再一次消除火花,最后由套筒(2)排出。
壳体、隔网、隔板均为金属材料。
若用在解放牌载重汽车上,图(1)中a=φ110,b=80mm C=10mm。d1=φ40,d2=φ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印田,未经张印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2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