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三通气囊灌肠管无效
| 申请号: | 87211463 | 申请日: | 1987-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11463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04 |
| 发明(设计)人: | 马汝镇;宫东尧;张均美;王兰;倪应心;周美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立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3/00 | 分类号: | A61M3/00 |
| 代理公司: | 山东省专利服务处 | 代理人: | 庄益利 |
| 地址: |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三通 气囊 灌肠 | ||
本实用新型是医学部门的肠道外科术前辅助器械。
凡大肠(结肠,直肠)需行手术的病人,术前除在饮食和药物方面做好常规的肠道准备外,需在手术的当日清晨做好清洁肠内容物的工作,以免术中腹腔的污染,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所以清肠工作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以往清肠使用普通肛管插入患者直肠,使用盛放灌肠液容器高于肠管的压力,使灌肠液注入肠内,病人自行忍住再到厕所便出,这种动作需反复3-4次,直至病人的排出液无粪便时为止。整个过程需2个小时左右。有的患者经此反复不能忍受、支持而累倒失败。有直肠肿瘤或部分肠梗阻的病人,也会发生灌不进或排不出的情况,因此肠道清洁不尽。也有因肛门括约肌松驰,致使液体边灌边漏,不能清洗。由于清洁程度靠病人观察后自诉也有误差。多次反复易造成出血或肛裂,增加病人痛苦和护理人员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利用辅助器械,方便有效地完成术前病人的清肠工作,减轻病人痛苦与护理人员劳动强度,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三通气囊灌肠管由气囊[1],气囊充气管[2]进液管[3],出液管[4],三通[5]和插管[6]组成。三通[5]的各端分别接进液管[3],出液管[4]和带气囊[1]的插管[6],气囊[1]上带一充气管[2],插管[6]前端带有多个孔。
本三通气囊灌肠管可应用于直肠癌根除手术,直肠良性肿瘤,狭窄手术,结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盲肠瘘手术,食道癌需用结肠代食管手术,乙状结肠扩大膀胱手术,腹部包块探查可能切除结肠的手术,痔、瘘手术,腹膜后肿瘤可能切除结肠的手术等术前清肠。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是,除术前的半流质、流质饮食,服缓泻剂,肥皂水灌肠,口服灭菌药物等辅助治疗外,在手术前将病人右侧卧位,左下肢略前屈,肛门周围以10‰新洁尔灭消毒,插管[6]部分外涂石腊油,轻轻插入肛门内,至气囊[1]进入后病人无不适感,用空注射器通过气囊充气管[2]向气囊[1]充气,约20-25毫升,夹住充气管,让病人作排便动作,插管[6]不脱出即可,进液管[3]与吊筒连接使液面距肛门60公分,出液管放入床下的刻度污物筒内(液面距肛门60公分),并夹住出液管口,准备灌肠,。吊筒内加入41-42℃的温盐水500毫升,以每分钟100毫升的速度灌入,5-10分钟后夹住进液管[3],放开出液管[4],灌洗液即流出。这样可反复5-6次,同时转动病人体位,至最后流出的灌洗液变清彻为止(同时可作每次灌洗液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一般病人灌洗3000-3500毫升就可干净。时间总共花费25-30分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方法简便,避免了反复插管,减轻了病人痛苦,排便时病人可不下床或去厕所既可达到灌肠的目的又可避免病人可能发生的意外或虚脱。2、由于应用气囊堵塞,在整个肠道灌洗中,肛门口无溢液现象,保持了会阴部的清洁。3、具有直肠环形狭窄的病人,只要灌肠管可通过,在效果上可避免一般灌肠法不易清除干净肠道粪便的弊病。4、对肛门有痔或有肛裂的病人,由于只插管一次减少了肛门损伤或出血的并发症。5、减少了清洗时间至少30-60分钟,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6、便于护理人员观察流出液的清洁程度,正确记录灌洗液的进出量。
附图1、三通气囊灌肠管的结构图,附图2为临床应用图,1-气囊,2-气囊充气管,3-进液管,4-出液管,5-三通,6-插管。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为,取外径为1.1-1.2公分的三通管一个,各端分别接内径为1公分的橡胶管35公分(作插管用),50公分(作进液管用),100公分(作出液管用),进液管接输液吊筒,出液管置于床下有刻度的污物筒内,插管[6]部分预先接在三通的一侧装上带有充气管[2]的气囊[1]。并在插管[6]的前端13公分处管壁剪多个侧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立医院,未经山东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114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