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立式双炉膛半煤气锅炉无效
| 申请号: | 87208212 | 申请日: | 1987-05-22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8212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25 |
| 发明(设计)人: | 郭复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市和平锅炉厂 |
| 主分类号: | F23B1/14 | 分类号: | F23B1/14 |
| 代理公司: | 太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石荣珍,王金锁 |
| 地址: |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炉膛 煤气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立式半煤气锅炉。
现有技术为立式半煤气锅炉。该锅炉只有一个煤气发生室,这样锅炉运行不连续,加煤时冒黑烟,燃烧不充分,消烟除尘能力较差,热量充分利用不够,锅炉热效率较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烟除尘效果好,燃烧完全,热效率高,节能好的立式双炉膛半煤气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方案如下:主要由水封池(1)、锅炉底座(2)、炉胆(3)、炉拱(4)、弯水管(5)、烟箱(6)、锅筒(7)、水冷壁管(8)、一、二次风管装置(10)和烟囱(13)组成立式双炉膛半煤气锅炉,关键是在炉胆(3)中进行了改进,即在炉胆(3)中由炉拱(4)将炉胆(3)隔开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为煤气燃烧室和第一对流烟道,下部为煤气发生室,煤气发生室中增设炉胆隔墙(12)从中间隔开分为左右两个煤气发生室,每个煤气发生室上各开一个炉门(11)以便交错加煤使用。在炉胆(3)内的炉拱(4)上部用异形耐火砖安装一圈环形隔墙(9),其开口设在炉门正前方,在炉胆(3)内的水冷壁管(8)上焊有鳍片,水冷壁管(8)和下部的环形隔墙(9)构成内部为燃烧室,外部为第一对流烟道,由烟道隔墙(14)砌住第一对流烟道口的一端,使烟气只能在第一烟道内单向旋转360°。烟气由烟道口进入烟箱(6),烟箱(6)内安装有弯水管(5),烟箱(6)的第二对流烟道内由烟道档板(15)堵死一端,这样进入烟箱(6)第二对流烟道内的烟气只能单向旋转360°进入烟囱(13),排入大气。
本实用新型的燃烧方式采用双炉膛固定炉排半煤气燃烧方法,两个煤气发生室要同时使用,交替加煤,当一个煤气发生室在清炉或者加煤时,另一个煤气发生室可继续正常运行,这样既不影响发生煤气,又能控制加煤时烟囱冒黑烟,达到了消烟除尘的目的。在燃烧室内为了加大受热面积,安装有水冷壁管,在水冷壁管上焊有鳍片,在炉胆上装有横水管,在烟箱(6)内安装有弯水管(5)。此锅炉的烟气走向是:发生室产生煤气后由煤气喷口与二次风混合进入燃烧室燃烧,然后进入第一对流烟道旋转360°后进入第二对流烟道,再旋转360°进入烟囱(13)排入大气。因而烟气基本完全燃烧,烟尘落到烟箱之内流入灰斗,从而起到消烟除尘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排尘浓度低,消烟除尘效果好,燃烧完全,热效率高,节约煤,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便于操作,实用于各类半煤气锅炉。
图1是立式双炉膛半煤气锅炉的主视剖面图。
图2是图1沿A-A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剖面图。
图4是图2沿C-C的剖面图。
其中:
1——水封池 2——锅炉底座 3——炉胆
4——炉拱 5——弯水管 6——烟箱
7——锅筒 8——水冷壁管 9——环形隔墙
10——一、二次风管装置 11——炉门
12——炉胆隔墙 13——烟囱 14——烟道隔墙
15——烟道档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图4所示。其结构由水封池(1)、锅炉底座(2)、炉胆(3)、炉拱(4)、弯水管(5)、烟箱(6)、锅筒(7)、水冷壁管(8)、环形隔墙(9)、一、二次风管装置(10)炉门(11)、炉胆隔墙(12)、烟囱(13)、烟道隔墙(14)和烟道档板(15)所组成,炉拱(4)把炉胆(3)分为二部分,下部为煤气发生室,上部为燃烧室和第一对流烟道,炉胆隔墙(12)把煤气发生室分为左右两个室,每个室上开一炉门,炉胆(3)的侧面安装有一、二次风管装置,该装置有鼓风机、一次风管和二次风管构成,一次风管通锅炉底座(2),二次风管通燃烧室。炉胆(3)的直径为φ1200,炉胆(3)中装有18根φ63.5×3.5的水冷壁管和5根φ63.5×3.5的横水管,锅筒直径为φ1400,在烟箱(6)中装有59根φ51×3.5的弯水管(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市和平锅炉厂,未经太原市和平锅炉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