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痰盂提手无效
| 申请号: | 87207827 | 申请日: | 1987-05-06 |
| 公开(公告)号: | CN87207827U | 公开(公告)日: | 1988-08-24 |
| 发明(设计)人: | 李明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明树 |
| 主分类号: | A61J19/00 | 分类号: | A61J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湖北省潜江***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痰盂 提手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倒痰盂的装置。
现市场上出售的痰盂,在盛满脏物后,只能用双手端走,即使有盖子盖着,因离鼻口太近,其恶臭仍令人恶心。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专利85202080提供了一种装置:“痰盂夹持器”,但该装置结构复杂,仅零件就有十几个,故势必成本较高而难被用户接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倒痰盂的装置,且要求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价格便宜。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用一夹持器夹或托住痰盂,夹持器上系有提绳,提起提绳,就能很方便的将痰盂提走。该夹持器可用一环形开口圈或二弧形件为主构成。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用环形开口圈做夹持器的痰盂提手,上为主视图,下为俯视图,另还有一截面形状的局部放大图。该痰盂提手由手柄(1)、提绳(2)、环形开口圈(3)、平衡块(4)组成。环形开口圈(3)的内圈直径A、开口尺寸B与痰盂的顶径C、腰部最细处直径D之间应满足下式:
C>A>B>D
环形开口圈(3)上系有提绳(2),提痰盂时,环形开口圈从其开口处插入痰盂腰部直径最小处,提起来后,环形开口圈托住痰盂腰部上较大直径处,则只要痰盂不是倾斜得太厉害,就不会脱出。倒痰盂时,使环形开口圈的开口向上,用另一只手掀起痰盂底部即可。
环形开口圈的开口两端可各放一平衡块(4),平衡块(4)可与环形开口圈(3)焊、粘或注塑成一体,平衡块的位置经过高速后,应使环形开口圈在提绳两边的重力矩基本相等。这样,环形开口圈在空着时也是水平的,用一只手提住提绳,就能很方便的把开口圈插到痰盂的细腰中,提绳上装有手柄(1),这样可免使细绳勒手。
提绳除可系在环形开口圈与开口平行的直径上的两点外(如图1),还可系在环形开口圈上的三处(如图2)或四处(如图3),这样做的好处是提时痰盂更稳,且可不加平衡块,缺点是不如二系处的简单,直接在提手上倒痰盂还会弄脏提绳。故在这三种方案中,还是以图1所示更好。
提绳可用绳索类柔性件制做,也可用能承受一定压力的杆件制做,例如用铁丝制做或注塑成形,但绳索类柔性件取材容易,价格便宜,不用时也不占地方,便于收拾,故这两种方案以前一种为最好。
环形开口圈的截面形状除可做成如图一外,还可做成如图4至图13等各种既有足够强度和刚度,又节省原材料的各种形状,当为图10所示形状时,角a可任意改变,但以30°至75°为最好。
环形开口圈可由金属薄板冲压成形或注塑成形,亦可由管、板等弯曲成形。
图14是主要由二弧形件为主构成的夹持器,除弧形件(1)与(2)外,还有轴销(3)、弹簧(4)。二弧形件交叉用轴销(3)连接后有一定的旋转活动范围,当其在弹簧(4)的推力下张开时,其内径A、开口尺寸B与痰盂顶径C、腰部最细处直径D之间应满足下式:
C>A>B>D
二弧形件在销轴连接处的后面有可用手握的尾部,用手握住二弧形件的尾部,则可将痰盂夹紧,很方便的倒、洗痰盂。
用二弧形件做夹持器所做的痰盂提手其余部分与夹持器为环形开口圈的痰盂提手可基本一样。
图4至图13及图1所示环形开口圈的各种截面形状,当注塑成形时,均可增加必要的加强筋。图4至图13的剖面线未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明树,未经李明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207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