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制造铁路道岔辙岔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7107554 | 申请日: | 1987-10-28 |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7554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5-11 |
| 发明(设计)人: | 弗兰茨·罗特;罗伯特·皮尔克;恩斯特·斯洛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沃斯特-阿尔派因股份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1B7/12 | 分类号: | E01B7/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剑侠 |
| 地址: | 奥地利林茨***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铁路 道岔 方法 | ||
1、一种用以制造铁路道岔辙岔或受车轮冲击、位于道岔区域内的轨条件的方法,其中加工成车轮在其上面行驶的高耐磨表面层,即将如下化学成分
C 0.01至0.05% Ti 0.1至1%
Si 0.01至0.2% Cr 0至13%
Mn 0.01至0.2% Al 0至0.2%
Co 0 至15% B 0至0.1%
Mo 1.5 至6% Zr 0至0.1%
Ni 7至20%的时效硬化钢的高耐磨表面层施加在可焊性好的基体上,其特征在于通过在可焊性好的钢基体上,尤其是在含C≤0.24%、P和S分别≤0.04%、Si≤0.65%和Mn≤1.7%的钢基体上进行爆炸覆层或电子束焊接或轧制覆层,施加车轮行驶的表面层。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施加了车轮要行驶的表面层之后,并且尤其在用电子束焊接施加了上述的表面层以后,在350℃至450℃的温度下经时效处理,尤其在400℃进行时效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车轮要行驶的表面层施加成12至25毫米的厚度,最理想的表面层厚度为15至2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沃斯特-阿尔派因股份公司,未经沃斯特-阿尔派因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7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