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铜绿假单胞菌鞭毛的单克隆抗体无效
| 申请号: | 87104581.8 | 申请日: | 1987-08-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33B | 公开(公告)日: | 1992-11-18 |
| 发明(设计)人: | 马克·E·罗斯特罗姆;安托尼·W·西亚达克;麦·约恩·罗索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遗传学系统公司 |
| 主分类号: | C12P21/08 | 分类号: | C12P21/08;C12N15/06;A61K39/395;G01N33/577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顾柏棣,李瑛 |
| 地址: | 美国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铜绿 假单胞菌 鞭毛 单克隆抗体 | ||
本申请是1986年12月24日提交的美国专利序列号946554的部分继续申请,而946554号是在1986年7月3日提交的美国专利序列号881984的部分继续申请,这两份申请都通过在此引述而合并于本申请中。
本发明涉及用免疫技术提供用于诊断和治疗细菌感染的新物质,具体而言,是生产和应用能识别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鞭毛的单克隆抗体。
革兰氏阴性疾病及其大多数的严重并发症,如败血症和内毒素血症,是人类患者严重发病和死亡的原因。革兰氏阴性菌铜绿假单胞菌更是如此,在过去的五十年中,它与细菌感染,特别是医院感染的伴随日渐增长。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抗菌素被选来控制革兰氏阴性疾病。但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疾病的高发病率以及高死亡率表明抗菌素的治疗作用是有限制的,对铜绿假单胞菌更是如此。[参见:Andriole,V,G.“Pseudomonas Bacteremia:Can Antibiotic Therapy Improve Survival?”,J.Lab.Clin.Med.(1978)94:196-199]这就促进了寻找另外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已被研究的一种方法是用主动或被动免疫使宿主的免疫系统得到增强的方法。例如,已经观察到的是,利用铜绿假单胞菌的全细菌疫苗或其纯化的细菌性内毒素对人或实验动物进行主动免疫,则导致产生一种特异性的调理抗体,该抗体主要抵抗铜绿假单胞菌外层细胞膜上脂多糖(LPS)的重复寡糖的决定族[见Pollack,M.,Immunoglobulins:Characteristics and Uses of Intravenous Preparations,Alving,B.M.,and Finlayson,J.S.des.,pp.73-79,U.S. Department of Healthy and Human Servises,1979]。这些抗体,不论是主动产生的或是被动输入的,均在各种实验动物中显示出抵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致死效应(Pollack,同上),而且在某些对人的初步试验中也是如此(见Young,L.S.and Pollack,M.,Pseudomonas aeruginosa,Sabath,L.,ed.,pp 119-112,Hans Huber,1980)。
上述报道提出,免疫治疗方法可以用来预防和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疾病,如施用被收集来的那些含抗侵染菌的抗体的人免疫球蛋白。此处所说的免疫球蛋白指的是人血浆中富含抗体的部分或组分,其中的代表是抗铜绿假单胞菌的特异性抗体。然而,由于在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成分时所遇到的种种限制,因而使用这种方法治疗由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疾病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见Collins,M.S.and Roby,R.E.Am.J.Med.,76(3a):168-174,(1984)],而且目前也没有这些成分的市售商品可用。
与免疫球蛋白组分相关的一种限制是,它们收集自成千上万的供血者的样品中,这些样品预先对是否存在抗铜绿假单胞菌抗体进行了筛选。这种收集方式导致各个抗体效价被平均化,这样就至多使所需抗体的最终效价得到有限的提高。
另一个限制是,这种通过预先筛选的方式使要保证产物的一致性就必须广泛地,连续地筛选供者。尽管做了上述各种努力,但免疫球蛋白在每一批之间,以及在各不同地理区域内得到的产物之间均仍有相当大的差异。
免疫球蛋白组合物所固有的另一限制是在使用的同时也带有大量外源蛋白性物质(它可能包括病毒,如那些近来被发现与获得性免疫缺乏综合症相关的病毒),可能会引起生物学副作用。所需抗体的低效价与大量外源物质相结合,经常使特异性被限制在最适水平以下,因而也限制了给患者 施用免疫球蛋白的效益。
1975年,Kohler和Milstein报道了他们的初期发现,即某些鼠细胞株可与鼠脾细胞融合而产生杂交瘤,杂交瘤能产生单一特异性的抗体,也就是单克隆抗体[Kohler,G.,and Milstein,C.,Nature,256:495-497(1975)]。自从这项技术出现以来,在某些情况下,就使得大量生产对特殊决定簇或抗原上的决定簇具有专门特异性的鼠抗体成为可能。随后应用以后发展起来的技术,使生产人单克隆抗体也成为可能(见美国专利第4464465号,该文通过在此引述而合并于本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遗传学系统公司,未经遗传学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45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