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分子取向、硅烷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模塑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7103889.7 | 申请日: | 1987-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48C | 公开(公告)日: | 1996-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八木和雄;万德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D01F6/04 | 分类号: | D01F6/04;D01F11/06;C08F255/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杨厚昌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子 取向 硅烷 交联 超高 分子量 聚乙烯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分子取向、硅烷交联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模塑制品,
其中当在限定状态用示差扫描量热计分析模塑制品时,在第二次升温时,以主熔融峰得到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固有结晶熔融温度Tm之上至少10℃处,出现至少两个结晶熔融峰Tp,结晶熔融峰Tp的熔融热量至少是总的熔融热量的50%,而在Tm+35℃至Tm+120℃的温度范围内出现的高温侧熔融峰(Tp1)热量的总和至少是总的熔融热量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塑制品,其中模塑制品的耐热蠕变特性是这样的,若把模塑制品置于70℃和相当于30%的室温断裂负荷的负荷之下,至少经1分钟模塑制品不断裂。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塑制品,其中模塑制品在180℃加热10分钟以后,模塑制品的强度保持率至少为6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塑制品,其中模塑制品含有的已接枝硅烷量,若以基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硅含量计为0.01至5%(重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塑制品,其形式为长丝。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塑制品,其中取向度(F)至少为0.20。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塑制品,其中弹性模量至少为20000兆帕,拉伸强度至少为1200兆帕。
8.制造分子取向、硅烷交联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模塑制品的方法,它包括将含有特性粘度(η)至少为5分升/克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硅烷类化合物、游离基引发剂和稀释剂的组合物进行热模塑,拉伸硅烷接枝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模塑制品,在拉伸中或拉伸以后用硅醇缩合催化剂浸渍拉伸的模塑制品和把拉伸的模塑制品与水接触以实现交联。
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硅烷类化合物是一类用通式RnSiY4-n表示的化合物,这里R表示含有可游离基聚合的不饱和烯键的有机基团,Y表示可水解的有机基团,而n是1或2。
10.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硅烷类化合物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或乙烯基三(甲氧乙氧)基硅烷。
11.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游离基引发剂是一种半衰期温度为100至200℃的游离基引发剂。
12.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稀释剂是一种沸点高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熔点的熔剂,或是蜡,或是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有相容性的蜡状物。
13.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对于每100重量份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混入的硅烷类化合物的量为0.1至10重量份、游离基引发剂的量为0.01至3.0重量份以及稀释剂的量为9900至33重量份。
14.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含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硅烷类化合物、游离基引发剂和稀释剂的组合物,通过一个纺丝头被熔融挤塑。
15.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硅烷接枝的模塑制品在40至160℃的热介质中以拉伸比5至80被拉伸。
13.按照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中热介质是能够通过抽提除去稀释剂而且沸点高于模塑制品组合物熔点的一种溶剂。
17.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硅醇缩合催化剂是一种二羧酸二烷基锡或有机钛酸酯或环烷酸铅。
18.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交联是拉伸模塑制品在50至130℃与水接触3至24小时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三井石油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3889.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标记套组合件
- 下一篇:含单斜氧化锆的新型耐火复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