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铁矿石的熔融还原方法无效
申请号: | 87102252.4 | 申请日: | 1987-03-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05274B | 公开(公告)日: | 1989-09-27 |
发明(设计)人: | 理查德·埃德温·特纳;卡尔·布罗茨曼;汉斯·乔格·法斯宾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洛克纳CRA技术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11/00 | 分类号: | C21B1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魏金玺,罗才希 |
地址: | 联邦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矿石 熔融 还原 方法 | ||
1、一种铁矿石熔融还原的方法,本方法中,氧化铁实质上是在液体状态下还原,此过程的热平衡所需的能量是通过向熔体加入碳质燃料以及将由此产生的反应气体(主要是CO和H2)进行再燃烧而产生的,本方法的特征在于该反应气体相继地在含氧的喷射气流中再燃烧两次,这些含氧的喷射气流是喷入到事实上彼此独立的各个反应空间中。
2、按照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各个喷射气流的反应空间的位置是沿着反应气体流动的方向一个跟一个地排列的,而且,在第二次再燃烧喷射气流的冲击点处的还原势比较小。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熔化反应炉内在熔体的还原势高的区域内保持强烈的熔池搅拌。
4、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两阶段的再燃烧是在一个炉体内,或在两个相连的炉体内完成的。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磨细的矿石是加入至第二个再燃烧反应空间内。
6、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质量传递是在两个再燃烧反应空间之间的液相中进行的。
7、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碳质燃料是加入至第一个再燃烧反应空间内的熔体中,因而是加入至还原势最高的区域中。
8、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含氧的喷射气流以同熔池表面成斜角的方向喷入其反应空间。
9、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具有高还原势的反应空间内的第一次再燃烧阶段,其再燃烧率定为30-50%,在第二次再燃烧阶段的再燃烧率定为60-100%。
10、按照权利要求1或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预热的空气作为再燃烧用的含氧气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洛克纳CRA技术公司,未经克洛克纳CRA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225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