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制造多孔延伸模制体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87100900 | 申请日: | 1987-02-20 |
| 公开(公告)号: | CN87100900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9-09 |
| 发明(设计)人: | 海因茨·艾兰特洛普;库尔特·艾希巴赫;汉斯·赖因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拉拉·赖因曼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9C67/04 | 分类号: | B29C67/04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元金 |
| 地址: | 瑞士***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多孔 延伸 模制体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由含氟聚合物如聚四氟乙烯制造多孔可延伸模制体,特别是制造带材、薄膜、实心型材或空心型材的模制体的方法,该方法将未经熔化加工的粉状单一聚合物或混合聚合物,在借助润滑剂条件下进行压缩并形成模制体(浆料挤压),然后去除润滑剂,将模剂体拉伸,对聚合物进行烧结。
由四氟聚合物制造多孔模制体已为公众所知(DE-PS 2417901),该项专利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在去除润滑剂后,以每秒钟大于2000%的拉伸速度,通过浆料挤压制成模制体,其模制体的延伸长度比不延伸的高50倍。模制体的拉伸温度为35°-327℃,在减小密度的同时抗拉强度显著提高。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拉伸速度与一定温度范围的结合则可视为决定因素。
除了已知方法由于每秒的拉伸值很高而提出了制造工艺问题之外,根据已知方法制造的模制体在其填料范围内是没有限制的。例如拉伸速度每秒大于2000%的带材或薄膜很少用作弹性电缆或导线的多层结构中缠绕的绝缘膜。因为适用于弹性电缆或电线的带材或薄膜必须是可弯曲的,才能适应电缆和电线的转动,但是当电缆或电线的弯曲半径很小时,带材或薄膜对缠绕状态的电缆或电线的柔曲性可以没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产生所谓的折皱。
专门用于螺旋连接进行密封的可弯曲的带材也已为公众所知(DE-OS2028393)。这种带材或薄膜是由聚四氟乙烯制成,未经烧结,纵向延伸,这是为了使聚合物的用量足够小,但并不影响已知带材的密度。这种带材很少用于电的方面,此外,也没有给出将带缠绕在管束电缆或电线上不发生带状形变所需的抗拉强度。
基于这种技术水平,本发明的任务在于寻找一种制造多孔模制体的简单工艺方法,为含氟聚合物开辟广泛有益的应用领域。
本发明这个任务的解决方法是:在连续流动时,第一步通过干燥去除润滑剂,紧接着在第二步将温度至少上升到各聚合物的晶体溶化的温度,然后拉伸模制体,在拉伸模制体的同时烧结模制体。如果模制体的拉伸与聚合材料的烧结这两个过程实际上是同时进行的,则在拉伸率较低时也能获得以含氟聚合物为基础的模制体的高抗拉强度,本发明就是以此为基础的。但是对模制体也采用另一种方法,例如带材或薄膜在烧结过程中沿模制体的流动方向或垂直方向通过机械处理形成不同的性质。
实施本发明时,如果在模制体烧结时沿拉伸方向拉伸,则特别有利。这样制造的薄膜或带材主要适用于缠绕柔韧的延伸制品,如电缆和电线,因为他们与衬垫紧贴毫无问题,并且由于横向稳定性良好,如果确实如此,则成品的柔韧性不会受显着影响。由于带边的重叠或折褶造成的损坏则可避免。
如果不是应用于这个实施例而是主要取决于带材的横向稳定性,并且抗拉强度在模制体纵向不起主要作用时,则其优点可能在于由含氟聚合物制成的带材在加热超过该物质晶体熔化温度时沿拉力方向横向拉伸,甚至根据另一个发明构思形成双轴向拉伸,即纵向拉伸和横向拉伸。在拉伸率较低的情况下,本发明的这样简单的方法使模制体在电和机械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能充分满足各种不同的应用领域所提出的种种要求。
在低于342℃即低于未烧结聚合材料的熔点时,与已知急骤加热技术相反,本发明也必须进行烧结。因此,实施本发明构思时,温度范围要高于342℃,优先柔用380℃-1000℃。
根据本发明对由浆料挤压制造的模制体进行干燥时,在整个流动过程中总是与紧接着的拉伸并同时烧结的步骤分开。实施本发明的干燥温度为150°-320°,优先柔用200°-300℃。从而与目前通用的润滑剂的自燃点350°-400℃保持足够的距离。
尤其是当本发明的模制体为带状或薄膜状制品时,那么根据另一个发明构思,模制体沿拉力方向的拉伸可达2000%,100-1000%则较佳。由此得到的带材特别适用于柔韧可延伸的制品。这种带材或薄膜在拉伸和烧结时的比重为0.2-1.3克/厘米3。当然,相应的拉伸比也适用于模制体在烧结过程中垂直于纵向或流动方向的机械处理,如果所需产品的性质必须如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拉拉·赖因曼公司,未经拉拉·赖因曼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0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的光致核嬗变掺杂
- 下一篇:带钢浇注设备及其浇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