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缸头冷却水流路连通结构无效
| 申请号: | 87100170.5 | 申请日: | 1987-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09674B | 公开(公告)日: | 1990-09-19 |
| 发明(设计)人: | 大原光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发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02F1/38 | 分类号: | F02F1/38;F01P3/0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代理部 | 代理人: | 刘志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汽缸 冷却 水流 连通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水冷式发动机汽缸头中冷却水流路连通结构。
水冷式发动机的冷却,一般是靠下述冷却循环来实现的。即把从散热器供给的冷却水,经过汽缸体内的水套,引入汽缸头内的冷却室,进行强制冷却,把这种强制冷却过程中因吸热而升温的冷却水,根据需要在进气预热等方面进行利用后,再返回散热器。
以往曾对这种冷却系统的汽缸体和汽缸头的冷却性能提出过许多改进和设计方案。在这些方案中,特别是在提高汽缸头冷却性能和获得均匀的冷却方面,作为效果较好的技术之一,就是本发明的申请人向日本国特许厅提出申请的特开昭58-143149号(申请号:特愿昭57-24886号)专利说明书中所公开的内容。
上述特开昭58-143149号专利中公开的技术的主要内容如下。在汽缸头与汽缸体的结合面上,沿着燃烧室的周围,开通一条弯曲的长槽状冷却水流路,使来自汽缸体水套中的冷却水,在上述长槽状冷却水流路中流过之后,再引入汽缸头内形成的冷却水室。由于使冷却水在结合面处沿上述长槽状冷却水流路的长轴方向流动,从而能使汽缸头受到较有效的和均匀的冷却。
在制造上述与汽缸体的结合面上具有上述长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头时,就需要在铸造汽缸头冷却室空腔的同时,在与汽缸体接触的端面上,直接铸出上述长槽状冷却水流路凹槽,但是,这个冷却水流路如何与汽缸头内冷却室连通,则是制造工艺上的一项重要课题。也就是说,这条在汽缸头对应于汽缸体的结合面上开通的长槽状冷却水流路,隔着汽缸头垫片与汽缸体连接,呈装配状态,并需要把此流路的一端或中部与汽缸体水套开口部分连通,使它能够把汽缸体水套内上升的冷却水引进长槽状冷却水流路内。
为了使水在此长槽状冷却水流路内有效地进行冷却,须使流入此冷却水流路内的冷却水,沿流路的长轴方向平稳地流过之后进入汽缸头内的冷却水室。为此,至少要把长槽状冷却水流路的一端与汽缸头内冷却水室连通,这就需要形成一条把冷却水从长槽状冷却水流路顺利地导入冷却室的连通流路。
为了形成这样的连通流路,以往提出过图5和图6所示的具有这种长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头结构。以往的这种结构如下。在汽缸头1与汽缸体结合面2上,在进气阀(进气室)3和排气阀(排气室)4处,分别沿燃烧室5设置弧形的长槽状冷却水流路6A和7A,同时,为了把汽缸体水套与汽缸头1的冷却水室11直接连通,要把上述结合面2上留有开口的汽缸头1的纵向流路8和9,与上述冷却水路流6A和7A各端部连起来,故在两者中间的位置用钻头钻出孔10,靠这个钻头孔10把上述冷却水流路6A、7A各端与纵向流路8、9连通。通过这样处理后,使来自冷却水流路6A、7A两端的冷却水,按图6箭头所指方向,流经上述钻头孔10,再经过上述纵向流路8、9,最后导入汽缸头1的冷却水室11内。
这种冷却水流路连通结构的缺点是,把冷却水流路6A、7A连通到纵向流路8、9所需的钻孔加工工时过多(为了方便起见,图中只表示了经一次加工就能相通的流路形状,但有时则须加工几次)。此外,要想把钻头孔10和冷却水流路6A、7A加工成相同宽度和相同深度,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因此,在这个部分流路阻力的增大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从冷却水流路6A、7A流入汽缸头1的冷却水室11的冷却水,不容易平稳地流动。不仅如此,钻孔位置等如不准确的话,还可能明显地降低冷却性能。
由于上述原因,所以考虑可以不用这种困难较多的靠事后加工来形成连通流路的方法,而考虑用整体铸造的方法,即把汽缸头1上铸造出来的冷却水流路6A、7A,向长轴方向加以延长,与纵向流路8、9铸成一个整体。但是,按现在的铸造技术的水平来看,采用这种铸造方法尚有困难,即便能够铸造出来,其生产成本也会很高,以至难以采用。
在上述技术背景下,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在对应于汽缸体的结合面处沿燃烧室周围设有长槽状冷却水流路的汽缸头上,连通此长槽状冷却水流路与汽缸头内冷却水室之间的通路,而提供一种加工简单、不易失败、而且使连通流路内阻力小的新型冷却水流路连通结构。
本发明为了达到上述目的,采用了具有下述特点的冷却水流路结构:在汽缸头对应于汽缸体的结合面上,沿燃烧室周围设置一条长槽状冷却水流路,使来自汽缸体水套的冷却水,通过上述长槽状冷却水流路,流入汽缸头内形成的冷却水室;靠从该长槽状冷却水流路端部形成的各斜面,大体上垂直于斜面向汽缸头内钻至上述冷却室内的一个孔,来连通上述长槽状冷却水流路与上述汽缸头冷却室之间的流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710017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