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旋风热水灶无效
| 申请号: | 86206335 | 申请日: | 1986-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86206335U | 公开(公告)日: | 1987-12-16 |
| 发明(设计)人: | 苏成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机床厂 |
| 主分类号: | F24H1/24 | 分类号: | F24H1/24;F24B9/00 |
| 代理公司: | 云南省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林孟锐 |
| 地址: | 云南省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旋风 热水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家用生活煤灶
目前家用生活蜂窝煤灶正朝多功能发展,因而一般采用以二次进风水平直喷方式改善燃烧情况,增设水箱水套吸收炉膛主火热量或烟道余热,以求达到做饭、热水兼用,就热利用而言,在传统铸铁两用炉基础上已提高了一步,但仍然有许多不足之处,尤其燃烧状况并不完全,热效率较低,热损失大,水箱之布局和吸热方式不合理,环境卫生保护方法不理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完善的二次旋风延时燃烧系统、水套聚热强化吸收负压槽余热、且能热水、烹调、取暖兼用的高效蜂窝煤灶。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从炉芯到炉外水平辐射方向依次排列炉芯(6)、隔热层(14)、环形负压槽(4)、水套(2)、哈夫保温层(16)。在支持板(17)下端连结着支承套(7),并通过两个搭扣(8),使具有三个均布炉门的活动灰桶(10)悬挂于支承套(7)的下端。支承套之靠主排烟道(15)一侧开设一倒抽烟管(18)。炉体全部重量由支架(20)所支承。
二次进风经由二次风管(5)进入旋风盖之多股旋风槽以切向进入炉膛顶部造成旋风助燃,而延时聚热套则进一步将火焰拉长延时,使燃烧更完全,扩大与铁锅锅底受热接触面。又由于炉热横向辐射被炉芯(6)、隔热层(14)、环形负压槽所阻隔,使横向热辐射损失减少到最小,而主火力燃烧利用达到极佳状态。
环形水套内环壁与负压槽大面积接触,且通过贴焊于水套内环壁上之热交换器强化快速吸收负压槽余热,达到快速热水。
加入新煤时,开启倒抽烟门(19),灰尘沿炉膛向下经由倒抽烟管被吸入烟囱排出。
圆形活动灰桶(10)通过两个搭扣悬挂接点可以进行清灰装卸作业,三个活动炉门则依开合程度之大小,可以同时控制或单独控控制炉火燃烧状态。
旋风热水灶与现有炉灶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上火快、炉温高,而热损失小;
2.水箱吸收余热效率高;
3.负压倒抽风吸尘排烟效果显著,减少环境污染;
4.炉灰清理方便、卫生;
5.结构特别紧凑、体积小、利于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旋风热水灶剖视图。
1.灶面 2.水套 3.热交换器 4.负压槽 5.二次风管 6.炉芯 7.支承套 8.搭扣 9.炉门 10.活动灰桶 11.延时聚热套 12.旋风盖 13.哈夫保温套 14.隔热层 15.主排烟道 16.哈夫保温层 17.支承板 18.倒抽风管 19.倒抽烟门 20.支架。
实施例:
按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旋风热水灶由灶面(1)、水套(2)、热交换器(3)、负压槽(4)、二次风管(5)、炉芯(6)、支承套(7)、搭扣(8)、炉门(9)、活动灰桶(10)、延时聚热套(11)、旋风盖(12)、哈夫保温套(13)、隔热层(14)、主排烟道(15)、哈夫保温层(16)、支承板(17)、倒抽烟管(18)、倒抽烟门(19)支架(20)所构成。其中炉芯为外购标准件,水套内径φ340mm左右,其高度应略高于炉芯,水套内环壁靠上方处均布有19条吸热片组成热交换器,水套容水量以25Kg为宜。倒抽烟管与主排烟道之水平中心距200mm左右。二次风管直径φ9~12mm,六根均布,二次旋风量约占总进风量的10~15%。当三炉门全开时,废气中CO之含量仅有11.4%,一般情况下,加入新煤五分钟后即可出现旺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机床厂,未经昆明机床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206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