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用含飞灰的材料生产建筑构件的方法及所制成的建筑构件无效
| 申请号: | 86107869 | 申请日: | 1986-1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869A | 公开(公告)日: | 1987-08-05 |
| 发明(设计)人: | 亨德里克·洛杰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德莱特持股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4B18/08 | 分类号: | C04B18/0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罗才希 |
| 地址: | 荷兰·***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含飞灰 材料 生产 建筑 构件 方法 制成 | ||
本发明涉及生产建筑构件的方法,所述的方法是通过将飞灰、熟石灰、水和含粗粒材料的混合物形成未硬化的建筑构件,并在高温及含水蒸汽的空气中硬化所述未硬化建筑构件。
这种方法在已公开的德国专利申请DE-A-3321899中可以见到。
在该申请中叙述了一种方法,所述方法中将煤炭火力发电站的压碎炉底熔渣、飞灰、熟石灰和水混合,再将该混合物形成砖状构件。然后在高温下利用蒸汽压力将所述砖硬化。硬化过程优选在14至16巴的压力及180至220℃的温度下进行。
这种已知方法的缺点在于,硬化过程中需要在高的温度及高的蒸汽压力下进行,同时所用的含粗粒材料则限制于压碎炉底熔渣。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指示型的方法,而所述方法容许硬化过程在较适度的条件下进行,且其中可用的含粗粒材料种类具有更广泛的选择性。
所述目的可由本发明的方法而达到,其特征在于,首先形成至少包含飞灰、Ca(OH)2或可转化成Ca(OH)2的物质和水的可硬化混合物,该混合物可选择性地部分地加以颗粒化,然后将所述可硬化的混合物与含粗粒材料混合,而构件的硬化是在最高温度为100℃和大气压下进行的。
在实施本发明的方法时可从多种可能的含粗粒材料做出广泛的选择。具体来说可从下述几点做出选择:
a)建筑构件制造工业中所用的传统材料;
b)在颗粒状态下的包含着飞灰、Ca(OH)2或可转化成Ca(OH)2的物质和水的可硬化的混合物。
c)颗粒状态下的由一种或多种传统材料及包含飞灰、Ca(OH)2或可转化成Ca(OH)2的物质和水的混合物所组成的混合物。
已发现,通过首先形成用飞灰、Ca(OH)2或可转化成Ca(OH)2的物质和水的可硬化混合物,而后将所述混合物与适宜的含粗粒材料混合、能获得在较低温度及大气压下可硬化的建筑构件。
所述含飞灰的混合物,作为形成粗粒基质的粘合料,可选择性的加以粒化。粒化后所述飞灰混合物的基质特性并不受影响。
此后所列出的实例将对按本发明的方法实现的各种良好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说明。
具体来说,含粗粒材料中的粗粒至少有部分是由颗粒状的、包含着飞灰、Ca(OH)2或可转化成Ca(OH)2的物质和水的混合物组成。正如前面已说明的,含粗粒材料可由建筑构件制造工业中所用传统材料中选择。应注意到包含着一系列该种材料的表可在1950年麦格劳希尔出版社出版的化学工程师手册第三版第457页中找到。然而,可使用的材料并不限于所述表中的粗粒材料。
通过选择在强度,体积重量以及吸湿性等方面具有良好性质的指定材料可以形成粗粒。
按本发明的方法,将水、可能与熟石灰及其他物质混合后,先将煤灰全部或部分地形成颗粒,然后将材料与粗粒材料混合并使之形成建筑材料。这种形成法可在振动、冲击、加压或挤压的作用下实现。在粒化导致成形之前需迅速而适当地装满材料,从而可保证压实后获得尺寸稳定的建筑材料。
在振动的作用下达到压实的可能性意味着可将建筑材料在混凝土压力机中生产。混凝土压力机较为廉宜且生产容量较大。粒化之前也可将材料浇注于模中。
所述颗粒材料可通过将材料经过滚动或使材料经过压实压力或挤出压力而获得,除飞灰和水之外,尚可包含熟石灰及其他物质。部分粒化的材料可单独地或与其他粗粒物质混合在模具中压缩。所述其他粗粒物质如水泥或其他物质。例如也可将颗粒材料与飞灰、水及熟石灰的混合物混合在一起。
也可以与砾石、碎岩石、高炉车间产生的废料如细分的氧化渣、粒状矿渣、石膏、硫酸钙、细分的赤铁矿等及在与具有粘合性物质的功能的物质结合时的其它类似物混合。这种物质也可包括在颗粒材料之中。
有趣的是,除硫酸钙之外,还含有生石灰的飞灰的配制。这种飞灰用特殊方法净化废气而获得。虽然飞灰往往可以与水泥一起使用,但上述飞灰则不宜推荐与水泥一起使用。含硫酸盐的飞灰可用于按本发明生产的不含水泥的建筑材料中。飞灰中存在生石灰在经济上是有利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德莱特持股公司,未经阿德莱特持股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