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新颖的微生物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86107242 申请日: 1986-10-29
公开(公告)号: CN86107242A 公开(公告)日: 1987-05-13
发明(设计)人: 迪米特里·卡·拉马塔;让-克里斯托夫·皮奥 申请(专利权)人: 山道士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2N1/20 分类号: C12N1/20;A01N63/00;//;C12R107)
代理公司: 中国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雒英,曹恒兴
地址: 瑞士巴***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新颖 微生物
【说明书】:

发明是涉及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mgiensis,下文称B.T)杂交菌株、它们的制备、含有杂交菌株的杀虫剂成分以及它们的使用。

更明确地说,本发明涉及带有苏云金菌柯氏变种(B.T.Kurs-taki)δ-内毒素编码基因的一种质粒和苏云金菌嗜暗变种(B.T.tenebrionis)δ-内毒素编码基因的一种质粒的杂交细菌细胞;通过产生内毒素晶体的柯氏变种和产生内毒素晶体的嗜暗变种之间的接合作用而获得这种杂交株,并且杂交株还能够产生柯氏变种和嗜暗变种各自典型的δ-内毒素晶体。柯氏变种的δ-内毒素晶体具有特有的双锥形,而嗜暗变种晶体典型的平行六面体(或正方体)外形。本发明的B.T杂交菌株可以对其亲代菌株柯氏变种和嗜暗变种所控制的害虫进行生物防治。

以常规方式通过产生δ-内毒素的柯氏变种和产生δ-内毒素的嗜暗变种的接合,以及用完全知道的分离技术分离杂交株,来获得本发明的B.T.杂菌菌株。接合技术在遗传工程领域内也已有很好的了解(如见Gonzatez    J.M.and    Carlton    B.C.,1982.Plasmid    transfer    in    Bacillus    thuringiensis,85-95.in    Genetic    and    Cellular    Technology一书,L.P.Gape编Genetic    Exchange    vol.1.U.N.Streips等编,Marcel    Dekker,Inc.New    York    and    Basel)。

常规来说,接合作用是由接合质粒传递的。这种接合质粒的一个合适例子是从粪链球菌(Streptococcus    faecalis)得到的pAMβ1,一般称为β-质粒。然后这质粒用已知技术(例如由H.-M.Fisher发明的技术,1983,Plasmid    und    Plasmidübertragung    bei    Bacillus    thuringiensis.博士论文ETH    Nr.7375,Swiss    Feder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DAG    Administration    and    Druck    AG.共83页。或按照上述的Gonzalez等一文)引入到B.T.菌株内。这样获得的含有β-质粒的B.T菌株在柯氏变种和嗜暗变种菌株之间的接合反应中作为给体株。

为了有利于接合体(如本发明的杂交菌株)的检测和分离,给体菌株和受体菌株都作了遗传标记。这些标记能以完全了解的方式被引入菌内。例如已经知道在格蓝氏阴性细菌中,β-质粒给以抗红霉素。这一特性能用来消除接合反应后不具有此特性的所有菌株。

当另外的接合反应的匹配株也作标记时,例如经过诱导或自发对四环素等某个抗菌素有抗性,通过把这微生物培养在含有红霉素和四环素的适当培养基上,将有可能除去那些不带这两种遗传标记的所有菌株(即所有非接合菌株)。唯有在这种培养基上能生长的微生物将是携带两种标记(即抗红霉素和四环素)的菌株。

然后可以以完全已知的方式,如通过肉眼鉴定含有B.T.柯氏变种和嗜暗变种两种晶体类型的菌落或者文献中已知的生物学/生物化学技术,实现最终分离本发明的B.T.杂交株。制备本发明杂交株的一个方便步骤是柯氏变种用嗜暗变种进行接合反应,其中给体菌株含有接合质粒,给体和受体菌株都带有适当的遗传选择标记。一般来说,在本发明的接合反应过程中更倾向于用柯氏变种作为给体。

接合反应一般是在含有氮源、碳水化合物和生长因子的培养基中,20-40℃范围的某一温度下适当地进行的。

起始材料可以常规方式得到,从已知的柯氏变种和嗜暗变种开始。

对液体培养基来说,通常给以通气或振荡,因此培养时间一般为4至96小时。

在下面非限定的接合反应实例中,含β-质粒的柯氏变种用作给体,该质粒作为接合质粒,具有红霉素抗性。受体嗜暗变种是自发的四环素抗性实变株。

温度以摄氏表示。份数以重量表示。

实例1:接合反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道士有限公司,未经山道士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