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饮料的微波加热、保温杀菌方法及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86107045 | 申请日: | 1986-10-02 |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7045A | 公开(公告)日: | 1988-04-20 |
| 发明(设计)人: | 杨尚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工业科学技术中心 |
| 主分类号: | C23L2/22 | 分类号: | C23L2/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云南省丽江***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饮料 微波 加热 保温 杀菌 方法 设备 | ||
本发明是一种特别适合于营养饮料的微波、巴氏连续杀菌、催熟的方法及设备。
应用于饮料的杀菌方法有很多。目前营养饮料一般采用巴氏杀菌法,该法的杀菌设备易于制作,在一定的温度下,长时间杀菌,可以大大减少热效应对营养成分的分解、破坏,保持饮料原有的品质。但巴氏杀菌属于间接加热,预热时间长,散热损失大、耗能高,杀菌操作过程中有破瓶损耗,不适应机械化连续操作。
近年来,微波杀菌是一种发展迅速的新技术,它具有节能、加热迅速、流水操作的特点。微波杀菌一般把温度控制在60℃-90℃,重复杀菌3-4次,每次1-2分钟,最近也有把杀菌温度提高到110℃-140℃,仅数秒钟即可。但是,微波对于有抗逆境特性的细菌种类,提高杀菌温度,增加杀菌次数、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还破坏了饮料中营养成分。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微波杀菌、巴氏杀菌的连续操作,充分发挥两技术的优点,产生比原技术更优越的实用效果。
本发明的方法特征是:将微波加热杀菌后的饮料继续保温(加热)杀菌,附图1是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是:待杀菌的饮料(如饮料酒、果汁、酱、醋、矿泉水、药酒、饮用水等)泵入高位贮槽(1)内,饮料通过传送管流入微波加热器(5)内,微波源(3)把交流电能转换成微波能供给加热器,控制加热器内杀菌温度50℃-85℃;经微波杀菌的饮料,从传送管流入杀菌槽(6)内保温(或升温)杀菌。可增设2-4个杀菌槽,杀菌槽并联,分开控制,轮流使用,从微波加热器流出来的饮料,经传送管轮流放入各个杀菌槽内,分批保温杀菌,一定时间后轮流开阀冷却;本发明把保温杀菌所延长的时间拖后在微波机每日停班后的空闲时间,并采取定时保温,定时开阀冷却的自控措施,实现了机械化连续操作,并不影响微波机台班时处理量。一般选择微波能功率20KW的微波源,三个容积为1.2m3的杀菌槽并联使用,台班杀菌饮料4吨以上。
本发明采取两级加热办法,85℃以下由微波加热,85℃-150℃由杀菌槽内的电炉管升温,杀菌温度在50℃-150℃范围内连续可调,可根据不同饮料营养成分的差异、所含细菌的数量、细菌抗逆境特性的强弱,选择最佳杀菌温度和相应的杀菌时间;杀菌槽内安装搅拌器,可使饮料温度均匀一致,杀菌过程仅需电、水,容易实施自动控制。
本发明的设备是:配合微波加热、保温杀菌工艺的杀菌槽,结构参看附图2。杀菌槽包括近似密封的铜槽(13),近似密封的意思是:既装有通气调节孔(10),又要防止在加热、搅拌时,饮料的芳香物质及其他挥发物质的散失。铜槽外包铁皮夹套(14)保温层,铁皮与铜槽两对面分别涂覆保温隔热材料(15),四周留有间隙(16),上下底中间用隔热材料填实,铜槽内安装有电炉管加热器(17),叶轮搅拌器(18)。电炉管密封后吊入铜槽内,上下可移动,电源线由杀菌槽上方引出,每支电炉管功率1-1.5KW,可根据需要多安装几支;搅拌器由固定在杀菌槽上方的电机(9)带动,利用蜗轮蜗杆(8)减速,主轴由海底波司(19)支承,叶轮安装于主轴下部,为了方便检修,在杀菌槽上方留有活动盖(11),用螺丝固定;此外,杀菌槽还设有恒温定时控制、自动搅拌、定时开阀、饮料满槽报警、监温孔等配套设备。
本发明的特点是:适应于机械化连续操作;日处理饮料4吨以上;采取直接加热、余热保温杀菌,热效率高,节能效果好;杀菌温度在50℃-150℃范围内可调,可根据饮料的特点,细菌的含量和抗逆性灵活选择最佳的杀菌温度和杀菌时间,一次杀菌具有微波杀菌、巴氏杀菌的双重作用,热搅拌使饮料温度均匀,保证彻底灭菌;可有效地保存饮料的营养成分,保持原有的风味,特别适合于营养饮料,耐热芽孢杆菌的杀菌;杀菌过程中的微波能、保温、热搅拌对饮料酒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工催熟作用,其综合效果优于现有的人工催熟技术。所以本发明的意义在于,比现有的湿热杀菌技术,产生了更明显的杀菌效果及人工催熟作用,具有节能、提高质量、降低成本的实际效果。
在本发明的基础上,改装杀菌槽后取代微波加热器。微波能对杀菌槽内的饮料直接加热,搅拌情况下均匀升温,余热保温杀菌,则有更明显的杀菌和催熟作用。
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工业科学技术中心,未经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工业科学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7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原油消泡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无附件日光灯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