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一种铸铁件用超薄膜干性半软膜防锈油无效
| 申请号: | 86103294 | 申请日: | 1986-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86103294A | 公开(公告)日: | 1987-11-25 | 
| 发明(设计)人: | 陈素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机械工业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09D5/08 | 分类号: | C09D5/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樊戌 | 
| 地址: |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铸铁件 薄膜 干性 半软膜 防锈油 | ||
本发明属于防锈油脂类。
我国目前防锈油脂品种已达100余种,但适用于铸铁件长期防锈的薄层和超薄层干性半软膜防锈油未见报道。现用于铸铁件防锈的防锈脂类,油膜厚(一般50um以上),油腻感重,去除困难,温度稍高时发生渗散流失,影响产品包装装璜。特别是在梅雨季节,因铸铁件的组织结构特点易吸附大气中的水汽而凝露,防锈脂又无水膜置换性,铸铁件就会产生油斑腐蚀。溶剂稀释型硬膜防锈油、软膜及半软膜(半干性)防锈油,液状防锈油也都存在某些不足之处。
据日本1983年《防锖防蚀材料业者铭鉴》介绍,日本适用于铸铁件长期防锈的油脂类近10种,关于薄层和超薄层干性半软膜防锈油亦未见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制备一种油膜薄,高温不发粘、低温无脆性、常温不粘手,能改进铸铁件包装装璜,防锈期达一年半以上的超薄膜干性半软膜防锈油。
本发明的主要内容是:在防锈油配方中选用对铸铁防锈效果明显的烷氧酰基化合物和抗盐雾性能较好的二壬基萘磺酸钡为缓蚀剂,疏水性的石腊和高分子物质为混合成膜剂,高分子物质最好是树脂类和胶类,挥发性溶剂汽油为载体。
防锈油配方的百分配比是:
烷氧酰基化合物 3~8
二壬基萘磺酸钡 4~10
高分子物质 5~10
石腊 0.5~3
苯三唑 0.1
抗氧酚 0.1
120#溶剂汽油 余量
通过对配方中各组分的调整,使油膜呈干燥半软、不粘手、无油感、碰击无脆性。
这种防锈油通过渗透性强,挥发速度适中的载体,适时地将缓蚀剂和成膜剂载入铸铁表面无数大小不等、深度不同的微孔。在铸铁表面形成致密、附着力强的防护层,阻止或减缓了大气中水汽和氧的渗透及腐蚀微电池的产生,缓蚀剂与成膜剂达到了较佳的协同防锈作用。
本发明配方合理,对有色金属黄铜、铝、锌、镉有较好的适应性,各项质量指标见表三。
超薄膜干性半软膜防锈油在85℃的温度下,进行油膜抗热流失性试验,4小时油膜仍无异常变化。
表一、超薄膜干性半软膜防锈油脱水、脱液速度
表三、超薄膜干性半软膜防锈油质量指标:
表一、表二数据说明,超薄膜干性半软膜防锈油对自来水和非离子型金属清洗液有脱除作用。脱除后的铸铁件再涂油,防锈期仍可达一年以上(海南岛百叶箱封存试验)。
本发明是这样实施的:
1.按配方比将烷氧酰基化合物溶入一定量溶剂汽油中,保温70℃缓慢搅拌溶解;
2.按配方比将二壬基萘磺酸钠与苯三唑,抗氧酚加热熔融,控温80℃~85℃;
3.按配方比将“2”加入“1”中,继续保温搅拌至油液均一透明;
4.按配方比将石腊和高分子物质混融;
5.按配方比将“4”加入“3”中,保温80℃搅拌至油液均一透明;
6.将油液静置沉降,过120目铜丝网,取液样检查后入库。
使用时,先清除铸铁件表面上的杂质、油污等,然后进行两次清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机械工业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未经机械工业部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61032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已流通的空白票上安全地设置保密信息
- 下一篇:双管双目夜视仪同轴调焦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