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小青瓦制坯机无效
| 申请号: | 85205053 | 申请日: | 1985-11-28 | 
| 公开(公告)号: | CN85205053U | 公开(公告)日: | 1986-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张永书;泮健生;罗会璧;宋扬生;林腾飞;汤人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永书 | 
| 主分类号: | B28B3/22 | 分类号: | B28B3/2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工业大学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正 | 
| 地址: | 上海市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小青瓦 制坯机 | ||
本发明是专供制造小青瓦的机械。
小青瓦在习惯上又叫土瓦、水合瓦、蝴蝶瓦、筒瓦等……各地名称不一,它的形状见附图1。小青瓦在我国已沿用数千年,至今还是全国广大农村和城镇大量普遍使用的盖房用瓦。鉴于使用小青瓦盖房施工及检修房屋施工方便,隔热性能好因而冬暖夏凉,数千年的传统习惯及目前我国国情的需要,小青瓦一直供不应求,特别由于对古建筑的修复需要,高质量的小青瓦更是奇缺,因此销售量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要。但小青瓦坯的制造数千年来及目前也一直沿用手工生产方式,该方式的缺点是:(一)瓦坯质量差,废品率高,产品结构疏松;(二)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三)生产成本高,周期长,工作场地占用面积大;(四)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量(特别对修复古建筑所需的高级瓦坯更不能满足);(五)劳力的技术水平要求高。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困难而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改变小青瓦坯的手工生产为机械化生产,以提高小青瓦坯质量(特别提高尺寸统一和坚实程度)和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简化制造小青瓦坯手工操作的要求,缩短瓦坯凉干周期,减小场地占用面积。
本发明的构思是用机械力(电力、热力或水力)来代替小青瓦坯制造过程中的人力;将手工生产的筛土、调泥、堆块及制坯全过程由机器一次完成。把从地下挖出的深层泥土或处理过的面层泥土送入机器料斗以后,在机械力通过本机的传动系统带动下,螺旋推进器将泥土粉碎,调和,并逐步向前推进,通过喷咀形成其宽度与瓦坯长度相等的片状泥条;喷咀的唇板,将泥条送入成型模成型,脱模后即成瓦坯。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图1 小青瓦坯侧示图。
图2 小青瓦制坯机示意图。
小青瓦制坯机,除皮带轮(1)、减速箱(2)、联轴器(3)和轴承套(4)等组成的传动系统外,主要包括料斗(5)、螺旋推进器(6)、喷咀(7)、成型模(8)、瓦坯传送带(9)。
机械力(电力、热力或水力)通过本机的传动系统带动下,装在料斗(5)中的泥土由于重力自动进入螺旋推进器(6),螺旋推进器旋转将泥土粉碎、调和,并向喷咀(7)方向推进,挤压泥土强行通过喷咀(7),喷咀口的宽度和瓦坯的长度相当,喷咀口的高度和瓦坯的厚度相当,可适当调节;因此,通过喷咀的泥土被压成光滑的片状泥条,喷咀的唇板将该泥条直接压入瓦坯成型模(8),该成型模为一个带有自动切断机构的可配合旋转的滚筒装置,其曲率与瓦坯的曲率相一致。当瓦坯转到成型模下部时,由于重力而自动脱落。
图2中(9)是瓦坯传送带,其功能是将瓦坯传送到指定地点,当然没有传送带用人工搬运也可以。
以上构件均以机械方式连接并安装在一钢铁支架上。
本发明经过试验运转,优点是非常明显的,现将本发明生产方式与原手工生产方式的情况比较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永书,未经张永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85205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船用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附加同步控制电源式交流接触器





